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24考研复试特训班[1V1材料修改+面试模拟+听口纠音]
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生调剂
(高水平导师、高端研究平台、高额奖助学金)
一、学院概况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4年创建的绍兴高等专科学校。1985年开始培养房屋建筑工程专科生,1999年开始培养土木工程本科生,2014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6名。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表SCI、EI及ISTP检索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及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百余项。岩土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岩体工程创新团队为绍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和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必需的实验设备。此外,“十二五”期间,学校联合“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投入1.4亿元,依托土木工程学院,正在建设“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及“中心大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二、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本学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开发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解决工程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工程维护和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高水平实践能力,具有管理重大和复杂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的复合型管理能力,能适应工程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学位点依托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和绍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岩体工程创新团队,立足浙江建筑行业,以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为特色,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软土路基与道路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主持在研多项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充足。开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1)岩土工程,2)隧道与地下工程,3)防灾与减灾工程,4)软土路基与道路工程,5)结构工程,6)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2015年计划招生30人。
三、导师队伍
近年来,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教师。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正高11人,副高16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3人,绍兴市高级专家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具有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证书教师8人。导师中多人仍在985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指导博士研究生。另外,学院聘请具有丰富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经验的生产一线高水平专家21名,联合指导与培养学生。
[主要校内导师]
伍法权
博士、研究员,地质学家、三峡护坡专家组组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参与3部国家规范编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一等奖各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建立了“统计岩体力学”理论,提出了裂隙岩体的结构统计理论和参数模型、统计断裂力学本构模型、统计断裂力学强度判据与破坏概率理论以及断续裂隙网络岩体水力学模型,为裂隙岩体的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系统总结了岩质高陡边坡工程地质工作方法;解决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深部裂缝成因问题;完成了小湾、瀑布沟、猴子岩、金安桥等一系列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的高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牵头完成了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规划。
杜时贵
博士、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岩体工程地质稳定性、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结构面抗剪强度经验估算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2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贡献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发明创业奖1项、省部级奖11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1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编制行业标准1册。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浙江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创始人。
夏才初
博士、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预见专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节能环保与防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香港大学附属研究员。主要从事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运行节能与防灾研究、病害诊断与整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经指导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或作为承担单位负责人参加国家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科技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包括三峡工程等各类重大工程科研与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22项,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4部,参编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EI收录100余篇,SCI收录15篇。
胡云进
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学物理模拟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浙江省“151”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岩土渗流分析及渗控优化、降雨(或雾化雨)等地表入渗分析及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无单元法进行结构(或岩体)的开裂及水力劈裂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子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包括小湾、溪洛渡工程等各类重大工程科研与技术咨询项目10余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39篇,ISTP检索3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孙斌祥
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减灾防灾、路基稳定性、结构损伤分析及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教学和科研,科研成绩显著,主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教学认真负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负责浙江省高校精品课程“结构力学”课程建设。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SCI、EI收录2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要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2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绍兴市第七、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计划项目等的同行评议专家和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任伟中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现为绍兴文理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及物理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分项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1项。所提交的“滑(边)坡灾害控制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立项建议书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采纳。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已完成主要科研项目54项,由本人执笔研究方案或科研报告85个。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论文69篇,被SCI、EI或ISTP收录的论文有29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有13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省、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卢锡雷
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建设行业科研、设计、施工、项目及企业管理工作。共主持、领导实施大型工程项目四十余项;获住建部华夏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11项(5项独立);主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参编浙江省级规程1项;主编、参编国家级工法3项、浙江省省级工法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篇,技术管理论文12篇。曾担任建筑一级企业总经理、建筑特级企业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行业战略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创建和领导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规划、选型、组织、培训、实施、应用”有独到的知识与经验积累。
王伟
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岩土的基本特性、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建筑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市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及一级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2项。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为浙江省首届“五星级青年教师”,“岩土工程”省重点学科的“岩土基本特性”方向学术带头人,南京工业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4个SCI/EI期刊的审稿人。
杨秋伟
博士、教授。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在中山大学力学系学习,五年制硕博连读研究生,2006年12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1月进入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系工作,2014年12月晋升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入选2013年度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入选2011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获厅市级奖励4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2011、2012、2013和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四、研究平台与实践基地
1、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
2014年,绍兴文理学院与“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岩土工程”省重点学科和“岩体工程”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成立了“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绍兴文理学院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绍兴市于2013年起,5年内专项投入1.4亿元建设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大楼已经于2014年正式启动建设。
本中心瞄准岩体工程安全与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方向的国际前沿,以岩体工程稳定性及支护技术、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等为协同创新方向,在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中心协同创新与技术整合优势,提升解决岩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培育岩体工程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引领岩体工程学科方向的发展。已与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2、国际学会秘书处和省级学会的挂靠单位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秘书处、浙江省岩土工程学科唯一的省级学会“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本学科。浙江省内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单位和专家学者都是省学会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作为省学会的挂靠单位,在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引领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国际学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是我国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3、专业实践基地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绍兴市主要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绍兴市近20家国家特级施工企业、甲级设计院及房地产开发商等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其中,与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三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华汇”奖学金和“三鼎”奖学金,与建筑领域领头羊—宝业集团联合设立“建筑产业化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与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长业工程技术中心”。与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成建工集团、长业建设集团、宝业建设集团、精工钢结构集团、环宇建设集团、中联建设集团等有限公司签订专业实践基地协议,建成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10余个,能够为学生研究、解决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五、助学和奖学政策
学校奖助学体系完备,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凡学业成绩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每年获得的各类奖助学金最低达到18000元、最高可超过40000元。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具体标准如下:
1)国家奖学金:标准为20000元/生•次,每年按省级财政、教育部门下达名额评选。
2)国家助学金:实行100%覆盖,标准为6000元/生•年。
3)新生奖学金:实行100%覆盖,设一、二等奖。一等奖奖励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研究生或考生生源是“985”或“211”单位,标准为10000元/生;二等奖奖励我校录取的其他新生,标准为8000元/生。新生奖学金在学生入学取得学籍后一次性发放。
4)学业奖学金:实行100%覆盖,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比例为10%,标准为10000元/生·年;二等奖比例为20%,标准为9000元/生·年;三等奖比例为70%,标准为8000元/生·年。学业奖学金在第三学期、第五学期评审发放。
5)助研津贴:实行100%覆盖,标准为4000元/生·年。
6)研究生以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完成人而取得的科研成果,学校另行给予奖励。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学生还可获得导师给予的科研劳务费。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可充分利用我校作为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单位的优势,由学会理事单位(有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温州市住建局、台州市市政处、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等省内最好的设计、施工、勘察和管理单位)帮助安排工作。
得益于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和建筑强市的有利外部环境,以及“长三角地区”基础工程建设的强烈需求,毕业生供不应求。可在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可在政府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可在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联系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志廉楼229
联系人:胡云进 联系电话:15215997983 Email:huyunjin@tsinghua.org.cn
2024考研复试特训班[1V1材料修改+面试模拟+听口纠音]
2024考研复试标准班【复试指导+中英文面试模拟+复试资料】
温馨提示: 该信息自网络渠道整理,没有辨别其有效真实性,若对本信息有意向,请联系院校老师核实。若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同时提醒大家,在调剂复试阶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过程中涉及金钱等,切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谢谢。 删除信息请联系 tiaoji@163.com
当前关注此学校的用户
公众号:考研信息网
查国家线、研究生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