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有意推动的结果。
(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及其突出表现。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
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
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五)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
(六)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2.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
3.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七)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现在主要是按经济实力分割世界市场,得失标志已经不是占领多少领土或势力范围,而是对市场占有的广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赖资本输出。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五种区域经济集团组织(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最早出现的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60年代发展中国家建立起各种经济集团,70年代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十分活跃,80年代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不断出现。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是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初创时期,60-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进入较高层次的时期。90年代出现了北美、欧洲、东亚三大地区经济集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几十个,参加的国家约150个左右。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类别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主要有: 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三)三大区域组织的相互依赖和矛盾斗争
1.欧洲联盟。相比较而言,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27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1993年1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市场。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成立欧洲联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创建了以德国为主体的由西欧18个国家组成的内部大市场,人口达到3.8亿。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现拥有4.2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首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显然落后于前两个地区。这是因为亚洲情况比较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民族宗教传统不同等等,一时难以建成一体化集团。但是东亚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区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40%,区内贸易投资异常活跃,成为推动东亚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东亚地区主要依靠自然形成的非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其合作程度达到相当的水平。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原是一个由12个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的联络和论坛式的组织。1991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1993年增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晤,1994年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21世纪初,以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为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三大区域化组织加快发展的态势将继续深化。
(四)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
与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相比,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是十分缓慢的。2002年之前,该地区的三大国(中、日、韩)基本上游离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及亚洲金融危机使这一地区开始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亚洲货币合作和“10+3”(东盟+中日韩)机制的启动,标志着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在这一框架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合作主张,如提出建立东盟与日韩的自由贸易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盟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方案。2009年9月16日,日本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建议,中国对此给以积极回应,表示中国愿意促进“东亚共同体”的建立。
(五)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作用
1.中国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推进者。中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起步较晚,但却成了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推进者。2001年,我国与东盟率先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样,中国对待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安排也持积极的态度。在2003年10月的“10+3”会议上,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标志着三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2.中国对待区域经济合作的立场转变的原因
第一,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外部冲击风险,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回避全球化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同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作为WTO的成员,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提高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第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引入和借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主权范围内存在的四个独立关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相互间的融合,有利于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