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非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1.D 2.A 3.C 4.D 5.C
6.A 7.D 8.C 9.A 10.B
11.C 12.D 13.C 14.C 15.A
16.B 17.D 18.A 19.B 20.B
21.D 22.B 23.C 24.C 25.D
26.D 27.B 28.B 29.A 30.B
31.C 32.D 33.A 34.D 35.B
36.B 37.B 38.C 39.D 40.C
41.D 42.D 43.B 44.A 45.D
46.B 47.C 48.C 49.A 50.A
51.B 52.C 53.A 54.D 55.B
56.D 57.A 58.A 59.A 60.D
61.B 62.B 63.A 64.C 6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66.ABCD 67.ACD 68.CD 69.ABCD 70.BCD
71.ABD 72.ACD 73.BD 74.AB 75.BC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答案要点:
(1)短时记忆是指人对信息的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3分)
(2)保持时间。保持的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2分)
(3)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3分)
(4)容量。信息容量为7±2组块。(2分)
77.答案要点:
(1)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
(2)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3)童年期经验;
(4)学校教育;
(5)社会文化因素;
(6)自然物理条件;
(7)自我调控系统。
【评分说明】上述要点及相应解释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5点,即可给10分。只答出要点未作解释说明的,酌情扣2~3分。
78.答案要点: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4分)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6分)
79.答案要点:
(1)区别: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μ值和d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μ=0,标准差σ=1,μ和σ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6分)
(2)联系: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 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4分)
80.答案要点:
(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3分)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纬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3分)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2分)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2分)
四、综合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2分)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4分)启发式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6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每小点3分,其中只答出要点给1分,举例恰当给2分,共18分)
82.答案要点:
言语获得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种:
(1)习得(或经验)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3分)
①强化说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强化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强化的程序是渐进的。言语发展表现为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的增加。(4分)
②模仿说认为,儿童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语言的。(3分)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2)先天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3分)
①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4分)
②自然成熟说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3分)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3)相互作用: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分)
①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4分)
②社会相互作用论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3分)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评分说明】考生可任选上述三种理论中的两种理论作答。三种理论全作答的,则按作答的先后顺序,只对前两种给分。
83.答案要点:
(1)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问设计,(2分)被试为24人。(2分)
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问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2分)被试为12人。(2分)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出如下结论:
①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2分)
②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2分)
③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4分)
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4分)
(3)比较说明
①比较而言,被试问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4分)
②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问设计更佳。(6分)
【评分说明】关于(3)中的第②点,只要考生说明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可能产生相互干扰或影响,因此混合设计不适用,即可给6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