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上海理工大学MBA教育秉承上海理工“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借助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各种优势,采用市场化导向、本土化战略、国际化视野,培养职业化人才。上海理工大学MBA教育通过拓展训练、互动式案例情景模拟对抗教学、大型基地专业实习等体验式教育来培养学员的适应力;通过系列精品讲座、英语沙龙、与国内外交流等全方位开放活动来扩大学生的战略视野;通过培养学员的商业伦理观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上海理工大学MBA教育将吸取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经验,着力提高学员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全面塑造具有“前瞻思维、国际视野、本土特色”成熟理性的适应型职业经理人队伍。
二、报考条件
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三、报名方法
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1、网上报名:
考生于6月23日—7月11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2、现场确认: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3、资格审查:
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信息平台,下载本人的《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我校于全国联考成绩公布后进行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地点我校将在研究生招生网上通知。资格审查时,请考生携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本人身份证及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资格审查。
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者责任自负。
四、考试与录取
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英语、综合能力,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由我校自行组织,其余2门为全国联考。全国联考的考试时间为2015年10月25日,考试地点由各省市指定。
我校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初试后我校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之MBA中心组织,采取差额复试,以背景考察、面试为主要形式,包括政治理论、英语口语和综合素质与能力面试。考生背景内容包括学历,第一学位毕业学校,就职单位的声望,职位的高低,工作业绩等;综合素质与能力面试采取个人面试与小组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从中选拔具有管理潜质的优秀考生,择优录取。复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五、培养与学位授予
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方式为定向培养,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等。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等均由工商管理硕士生所在单位承担。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在职攻读人员攻读MBA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论文等规定培养要求者,可申请在上海理工大学组织的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其他有关要求,并经过上海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完成整个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为2.5年。2015年在职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费为10.8万元。
六、联系方式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MBA中心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管理学院大楼308室
电话:021-65710178,65710179,65710188(传真)
联系人:卢老师
网址:http://mba.usst.edu.cn(一切即时信息均在网上发布)
E-mail:usstmba@163.com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