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周凌休,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2012年考入清华法学院并获得入学奖学金。入学后担任班级文艺委员,多次组织班级同学出游、男生节、女生节等活动。研二期间,相继加入了校研会和研团,同时成为紫荆志愿者,担任讲解员,多次讲解校园和校史馆,志愿服务累计数十小时。在学院,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加入法学院研会,组织参与一二九合唱等活动。研二学年,还获得了富士康二等奖学金。研三期间,在北京科威国际技术转移公司和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实习,提高法律素养,积累工作经验。2014年6月7日,经过学院党组织批准,正式成为一名法学院的预备党员,2015年6月,如期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2015年6月签约新疆喀什经济管委会。
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走进清华园
一身蓝色的蒙古族旗袍,高耸的黑丝镶边的帽子,脚上是纯正的民族刺绣的靴子。一个笑颜如花的蒙古族女孩站在镜头前。这是周凌休2012年考入清华法学院时所拍一张纪念照,照片一直摆放在她的床头。
三年后,这个蒙古女孩的法硕生活结束了。这次,她的选择是去到一个更加遥远的少数民族边陲地区——新疆。
民族情结,是周凌休生命中最深厚的情怀。
周凌休的童年是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度过的,这是一个地道的蒙古族地区,她也正是一个美丽自信的蒙古姑娘。蓝色的蒙古高原、洁白的羊群、好客的草原人的张张笑脸,构成了周凌休童年梦幻般的记忆。这种记忆一直深深影响着她的学生时代——要让家乡人民的笑脸更加灿烂,要让祖辈世代聚集的家园的水草更加丰美,这是周凌休学习的动力。
带着这样的梦想,2012年,周凌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法学院——神圣的司法理论学习殿堂。硕士三年中,她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汲取营养,尽快成长。周凌休知道,清华法学院大师云集,高手林立,聚集了最前沿的司法理念,引领着我国法学教育乃至司法界实践的发展。在这所圣殿中,她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熏陶、感染和再塑造。
研三的时候,周凌休应聘到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实习,到律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独立接案。每每提及此事,她都会感激清华园给予了她成长的营养和动力。
在园子里,周凌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终于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历程,更加深刻的影响、决定了她未来的人生。清华人的担当、清华人的使命感,清华人与生俱来的民族忧患意识,都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清华学子的灵魂深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周凌休的远行。
从清华园走向遥远的西部边陲
三年的清华时光转瞬即逝,和所有毕业的清华学子一样,即将离开母校,奔赴前程。
该怎么去抉择自己的人生?
她选择了更遥远的西部边陲,更加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为什么是这样的选择?她认为,这源于童年那个甜美而深刻的梦想,让家乡的水草更加丰美,让家乡人民的笑脸更加灿烂。而不同的是,如今她没有选择我的内蒙古同胞,而是选择了更加艰苦,更加要遥远的维吾尔族同胞的家园——新疆!周凌休本身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历史上的渊源关系让她对喀什地区主体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两个民族在饮食结构,风俗习惯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周凌休本科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政策制定都有过系统的学习,在硕士阶段又补充了法学背景,她的知识结构与当地社会状况、发展需求极为吻合。来自少数民族的周凌休,对少数民族同胞有着天然的理解和亲近,少数民族的身份也让当地的群众更加接受我,这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为了深入了解喀什地区的风俗人情和经济情况,2015年的春节,她远离了家人和亲友,选择去新疆喀什调研。在为期一周的春节期间,周凌休走访了喀什地区疏勒县下属的十二个村,尽管家人因为考虑到治安情况对她的这一举动有强烈反对,但她还是坚持到最底层的乡村去了解真实的新疆。从初入乡村的好奇和胆怯,到接触到村民的淳朴后的感动,再到深入了解到他们生活艰辛后的动容。
这次调研,让周凌休对新疆的公务员工作有了深入了解。由于面临着严峻的维稳形势和经济发展压力,南疆的干部几乎是全年无休假,平时工作没有周六、周日假期,即使一些国家法定假日,他们都需要坚守在维稳的第一线,十分辛苦。同时,由于要深入基层,和少数民族同胞同吃同住,在很多方面,对于非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饮食方面,不仅要适应多肉无菜的饮食结构,更要适应宗教文化对饮食的约束。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了解和遵守当地村民的文化习俗,要十分谨慎,以免触犯宗教禁忌而引发不必要的民族矛盾。在语言沟通方面,由于当地94%都是维吾尔族居民,因此,大部分人是听不懂汉语,也不会讲汉语的,维吾尔语是最基础的沟通语言。这里的司法体制基础非常薄弱,司法工作还处在的一个比较初始的阶段。工作中不需要太深刻的法理知识,更多的是引导人民群众有一个最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思考习惯。此行之后,更加坚定了周凌休到新疆工作的决心。
她坚信,作出这样的选择,要源于这三年中在清华法学院受到的教诲和熏陶。
在清华,周凌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就在于学会了担当,懂得了青年人该有的使命和责任,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读研以来,她感悟最深的不仅仅是老师们扎实的学术功底,更是清华人身上对国家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诚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而在清华这片大师云集的土地上,他们不仅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学术攻坚;更是用无尽的人格魅力熏陶和感染着莘莘学子。
周凌休认为,对于当代的青年人来说,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让我们这代人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太多机遇和选择。“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方,因为大城市不仅仅工作潜力大,更重要的是人际层次相对较高、文化氛围相对较好。因此,很多毕业生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周围同学就业的主流选择。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会带来诸多的问题。西部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尤其是对于新疆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更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力量。如果所有的毕业生都回避到西部基层就业,那么这将十分不利于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因此,我觉得去新疆工作不仅仅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更是承担国家责任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选择,更是源于祖国的召唤。
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大战略中是我的基本理念。新一届中央集体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新疆定位核心区域。意味着国家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倾斜,意味着未来潜力无限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巴基斯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喀什作为中巴经济走廊起点站的重要判断。因此,新疆喀什地区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来说,选择到喀什工作就是将自己与祖国的大战略融为一体,就是顺应国家要求,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战略结合起来就是最为正确的方向。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创业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现在喀什地区正是这样的主战场,正是能贴近群众服务的基层一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一个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新疆,她来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