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学习完幼儿期的心理学知识以后,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到了童年期。说起童年,估计有好多2016考研的学生要大发感慨了,也是,谁回想起童年还没有过“知了声声叫过的夏天”啊,现在关于回忆童年的段子就没少过。不过也有些人,一提起童年,就不免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到底不同的童年,会给不同人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习一下就知道啦。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
1.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两个高峰:1~3年级和5~6年级。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概念趋于完成。
(1)自我概念:体现在对自己各方面特点的认识能力上,但这种认识有很大具体性、绝对性。
(2)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基础上产生的。约9岁时出现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初步倾向。
(3)自我体验:发生于幼儿阶段,在小学阶段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自尊心上。
2.道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协调性):①逐渐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②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③自觉纪律的形成发展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④发展存在关键期或转折期,9岁左右。
(2)道德动机的发展:①从服从向独立发展;②从具体的近景向远景发展;③逐步产生道德动机的斗争。
(3)道德意识的发展:皮亚杰认为,6、7岁的儿童从行为结果进行道德判断;10~12岁的儿童更看重行为的动机;9岁左右,大体是由效果判断向动机判断的过渡阶段。但在我国,7岁时主观判断已明显发展;9岁时的主观判断已占绝对优势,从外部客观判断到内部主观判断的转折年龄在6~7岁。
对于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学习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导活动,开始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