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大二,你还觉得毕业遥遥无期吗?其实转眼也许我们就各奔东西了。老师提醒我们:大二就应该为自己的大学出口做好选择和准备。
行业发展本身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很突出,随着技术难度降低、入行门槛降低,一部分信息产业向机电、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靠拢。原本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到了毕业时就遇冷了,而这恰是当年一心一意追随IT业的热血青年们没有想到的。
作为一名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我已经从我日前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的“烦躁”。新学期开始才没有多久,找我咨询“未来出路”的学生就络绎不绝。
先说句大实话,早几年,当有毕业生倒苦水诉说就业压力时,我还感到诧异。毕竟,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沪上的名校,我所在的专业与信息产业相关,这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专业。我的师兄师姐个个都是未毕业就被公司争抢的“香饽饽”。但现在好景不再。
除去大环境因素,如专业扩招导致毕业生供大于求,经济危机后职位减少、薪资条件降低,大城市生活成本增高以外,行业发展本身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很突出。
不得不承认,电子设备、半导体等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高峰期已过,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集成难度越来越低。好比以前需要很多块积木搭一个房子,现在只需要几块甚至一块积木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寨机”的出现,几个工人外加一个作坊就可以开工了。技术难度降低、入行门槛降低,一部分信息产业正在向机电、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靠拢。所以,原本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到了毕业时就遇冷了,而这是当年一心一意追随IT业的热血青年们没有想到的。
尽管行业前景有些晦暗,但也并非无路可走。在和很多学生谈心的经历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捆住了。例如,有些学生说,毕业以后只愿意驻扎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这四个大城市找工作。他们没有看到,在大连、成都等信息产业的新兴城市其实有许多就业机会,求职市场经常出现大城市工作难找,小城市招不到人的局面。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研究的。对专业没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读研真的等于浪费时间!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人生目标的缺失,更让人为现在的学生担心。
收入和心理预期不成正比,是很多学生的一个心结。2003年毕业的本科生,平均月薪4000元,个别人甚至超过6000元。现在的本科生,起步阶段收入也不过是当年的水平,却少有高薪的可能,成了菜市场的鸡蛋——一个价。
看到本科毕业后就业压力大,有学生就想继续读书深造。关于考研好还是出国好,我只提一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研究的。对专业没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读研真的等于浪费时间!
我教过的本科生里,就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选择读研,结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研究,只好混到毕业找份凑合的工作。别忘记,这还是前些年就业相对景气的时候!
学生们在面临求职和深造这种人生重大抉择前出现的诸多不良反应,让我感触颇深。除却专业热门程度下降、就业压力逐年增长以外,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人生目标的缺失是更让我为现在的学生们担心的,但这已经超出了辅导员或者老师可以“教”学生的范围了。
所谓有理想,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志向远大,但底线是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支撑人生方向的坐标。本科生绝不能等到大三暑假才开始考虑到底是读书还是工作,申请出国还是复习考研;大二暑假里就应该考虑清楚!
曾多次被点评的“80后”一代,越是年轻,越表现出理想的缺失。我也感到,现在的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了一个年轻人本不应该有的功利心态和人云亦云。很多学生坦白,他没有喜欢或讨厌的专业,也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别说合理规划。到必须做决定的时候只能随大流,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其实,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们要有理想,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志向远大,但底线是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支撑人生方向的坐标。在我看来,本科生绝不能等到大三后暑假才开始考虑到底是读书还是工作,申请出国还是复习考研;大二后暑假里就应该考虑清楚了。大学读两年,对专业和自己的潜力都已经有大致了解。准备找工作的,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用技术,参与偏重实用的项目。在培养能力上,进实验室和自学、实习一样重要,可以找实验室的任何老师提出申请,可惜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一点。对专业有兴趣、要读研究生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出国,都要扎实理论基础,尤其是数学。有条件的应该提前进实验室,参与与理论相关的科研项目。报考研究生时,一口气读到博士,也是性价比较高的长远考虑。而对自己专业没兴趣、打算转行的,也要尽早确立目标做好准备。最怕的就是,既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