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6考研,对考研专业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选出适合自己的方向,小编将陆续推出2016考研业解析系列,进行基本的专业介绍,探析就业前景与方向,推荐知名院校,介绍相近可调剂专业,并以一所高校为例对课程设置进行说明。这些与考研专业相关的详尽信息将有助于考研人深入了解专业,预祝大家2016考研金榜题名!本文为大家介绍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为人类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的应用技术学科,它覆盖原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和焊接等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出原有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2、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3、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新材料的制备方面,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加工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1-2项先进的加工技术。在新材料的表征方面,了解和掌握材料表征技术,从而保证毕业硕士研究生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能从事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4、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主要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方式(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
5、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0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功能化
02高分子加工理论、技术与装备
03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
04材料冶金技术及应用(各个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上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6高分子物理817机械设计基础(选一)
(各个招生单位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和方向
材料是任何技术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材料学方面的专业就业本来就相对容易,而材料加工更是最好就业的一个学科,因为本学科的市场空缺非常大。
由于本专业技术性较强,毕业生就业主要趋向以下性质的单位:材料成形设备与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单位,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工程机械等机械制造企业,计算机、仪表、冰箱、彩电等电器制造企业,火箭、飞船等航天航空制造企业,军械、兵器等国防制造企业,钢铁、有色金属等型材加工企业,锅炉、气瓶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刀具、工具、标准件等五金制造企业,烹饪餐具、玩具等日用品生产企业。
三、职业规划
本专业的同学可以通过申请加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为会员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通过统一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积极探索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的新机制,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的国际互认。
目前开展"资格认证"有:机械工程师、专业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和杰出机械工程师。申请专业机械工程师和高级机械工程师必须首先取得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
四、推荐院校
以下研究生招生单位该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实力较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
五、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近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六、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方法、数理统计、数理方程(任选一门)
2、基础理论和专业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现代材料科学实验方法、材料微结构表征、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表面与界面、金属塑性成型力学、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材料制备新技术、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聚合物加工理论
管理类课程:管理经济学、管理学
3、必修环节:学术报告会、多媒体文献阅读
七、专家建议
该专业技术性较强,建议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定要专精至少一项先进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性强的专业重视经验累积但更重视技术创新,所以一定要保证新知识的迅速吸收,而且想在该领域内走的更加精专长远,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更不能放松。
八、该专业全国较强招生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