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心理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这不假,但其中也有许多实际理论复杂枯燥,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下面作者就带各位考生把"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这一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期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复习,2016的考生们一起来看看吧。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 群体极化 | 1.含义: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而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群体极化最初来源于对“风险转移”现象的研究。 2.产生的原因: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群体规范的压力作用、群体内部的暗示和从众、群体内聚力的大小去、权威人格。 3.理论解释:社会比较理论(在团体讨论过程中,成员比较关心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与团体其他成员相比到底如何,人们在决策开始时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在社会要求的方向上比别人更好)。但在决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对自己做出积极评价,因此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导致群体极化);说服性辩论说(人们期望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里,论点对决策选择更为重要,因为人们从他人那里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观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更极端) |
群体思维 | 1.含义:也叫小集团意识,是指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的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一致,而导致团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时间发生。 2.产生条件:高凝聚力的团体;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团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团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外界压力太大,要找一个比领导者偏好的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 3.症状:不会受伤害的幻想;想象群体的道德;对决策选择的合理化;对对手有刻板印象;对办对一件的自我审查;有一致性的幻想;对体不同已经的人的直接压力。 4.后果:对所偏好的方案的危险性缺乏检查;对已经否决的可能性选择未加以重新评估;为详细探讨有关信息;处理信息时具有选择性偏差。 5.克服方法:领导者必须鼓励每一个成员踊跃发言,并对已经提出的主张加以质疑;领导者在讨论中应该保持公平,在团体所有成员表达观点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期望。 |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