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每天大部分时光都这样在自习室度过,想来想去,总觉得很不值得。”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龙嘉一脸懊悔,烦躁地翻着书桌上“成山”的考研资料。
和许多高校一样,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白天奔赴各个培训班,晚上严守在自修室,他们放弃假期、放弃实习,只为了能够争取多一点的时间来准备考研。
近日,记者却了解到,在这众多备考的学子中,却有相当部分“摇摆不定”。
“这样的学习让我觉得没有意义”
“我们寝室8个女生在大二相约一起考研,结果到现在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人了。”龙嘉告诉记者,其实她现在也对考研渐渐失去了兴趣,复习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今年暑假,龙嘉制订了详细完善的复习计划,她还特意将前年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姐姐的复习资料要了过来。
于是,龙嘉在学校自习室成了“留守一族”。但渐渐的,龙嘉有些动摇,自习室去得也不那么勤快了。后来,她干脆把书从教室搬回了寝室,有时间才翻翻书。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出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工作的恐惧,“这样的学习让我觉得没有意义,我无法收获自己想要的理想。”
龙嘉告诉记者,现在有的教室直接被贴上“考研教室已占满”、“考研教室,谢绝生人”、“考研重地,闲人勿扰”等字样,找个地方复习都比较困难了。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相当的一部分同学占了位置,人却不在,有的书桌上的书甚至蒙上了灰尘。
眼下,还有不少大学生为了保证考研成功,选择了参加考试培训。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花了钱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上了几次课后就再也不去了。“花几百块钱买几本资料,听老师讲讲课,无非是给自己找个‘乌托邦’目标罢了,如果觉得没意思,那就不去了呗。”一位同学说。
考研只是为了给就业镀金?
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学子对考研“摇摆不定”?
一名学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考研大军中,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喜欢做学术研究而选择考研,而另一部分学生完全受就业压力或家庭影响被动考研。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备考过程中意志不坚定,时常半途而废。
“先找工作,找不到工作我再考研。”很多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说。
记者还了解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出国留学这一道路,完成自己的考研梦。梁松同学是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由于该学院与日本一所大学有着合作关系,今年5月,该大学到贵州师范大学招收一批留学生,9月即将赴日本留学,几经选拔,梁松在众多报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梁松告诉记者,他选择留学是为了开阔眼界,增加就业砝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避开国内激烈的考研竞争。“日方校长告诉我,在日本很多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考研压力与中国相比反而要小很多,所以我很快就报了名。”
梁松还告诉记者,留学日本的学长有的在日本找到工作,也有回国在沿海地区工作,待遇收入普遍都很优厚。所以他希望通过留学实现考研、就业“双丰收”。但是在准备考研的同时,梁松也表示,他也在积极地准备内地公务员考试,如果能够考上公务员或者有一份收入良好的稳定工作,他就会放弃研究生这条路。“花费时间和大量金钱,出国考研其实是最无奈的选择。如果就业没那么辛苦,我才不会去考研呢。”他说。
“盲目跟风”始终逃避不了就业压力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这意味着,2010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专家表示,大学生通过考研来改变就业现状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在学历不够,而是缺乏实践能力。大学生考研强化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就业难的症结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当读完三年研究生之后,再毕业的时候,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从我们国家现在对高端人群的需求来看,对研究生以上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快速增长,而是相对稳定,研究生高学历人才,就业困难度并不比本科生、专科生小。
“我认为,这些摇摆不定的同学有一定的投机心理。”贵州师范大学一位教育专家说。
而该校一名大学就业指导老师也指出,当下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不妨先算清这笔账,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然后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从多方面权衡自己是否适合考研。记者 赵福中 通讯员 李丰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