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方针
1、对农业改造的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3、《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处理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处理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处理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处理民族之间的矛盾方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二、原则
1、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要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
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2、对农业改造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3、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和公有制。
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建设创新型政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是基本原则。
8、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三、经验教训
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4、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