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G20峰会主题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一个实体-欧盟)组成。
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本次峰会主题是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
二、习大大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言
国家主席习大大15日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4点),就是:
①协调宏观经济政策。
②共同破解发展难题。
③减少经济风险。
④实现经济繁荣、金融稳定、贸易发展、就业和民生改善。
落实全面增长战略,重要的是发掘和培育持久增长的动力,形成各国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的新局面。为此,我建议二十国集团从以下3方面作出努力。(3点)
第一,创新发展方式。
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这样的贡献,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独行快,众行远。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二十国集团走得更好更远,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三、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11月15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5国领导人就金砖国家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高度共识。
习大大在讲话中指出,经济合作是推动金砖国家发展的持久动力,我们要本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体化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大交流,制定经济合作长期规划,建立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件大事,要抓紧落实。
习大大强调,金砖国家合作要做到政治和经济“双轮”驱动,既做世界经济动力引擎,又做国际和平之盾,深化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协调和合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习大大指出,金砖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四、习大大在二十国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在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习大大指出(4点):
第一,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进程。
第二,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第三,深化反****国际合作。
第四,加大关注发展问题,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
在讨论能源议题时,习大大强调,二十国集团必须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高度,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能源价格和市场稳定,提高能效,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过境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在讨论国际贸易议题时,习大大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二十国集团有能力、有责任推动建设统一、开放、普惠的全球大市场,推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早日完成,还要营造有利于各国发挥特长、实现优势互补的贸易环境,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获益。
习主席在G20峰会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针对不同主题的重要阐述用关键词“串联”一下即:
问道创新发展:合作要长远,改革要坚决。
把脉世界经济:贸易要开放,增长要联动。
求索国际治理:规则要平等,利益要融合。
PS: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举行,是为了送“G20蓝”吗?当然不是,这里面肯定有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APEC的精彩举办,当然还有中国的外交魅力和自信。
知识拓展:注意与当代中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相结合。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