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48%。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生就业率最高,专科生其次,研究生垫底。长期从事校园招聘服务工作的民间机构负责人孙鹏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未顺利就业的研究生不愿意就业。
研究生求职优势不明显
——“对不起,本科生就够了”
去年被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虽比去年高出0.3个百分点,但在一些应届毕业生看来,工作依然不是很好找。
张耀国是一名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早在今年4月,他就与应聘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现在已经入职工作。但他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理想职业是成为司法系统的一名公务员。“另外,现在的工作与专业也不对口,而且周末经常加班。”他说,如果可能的话,他还会继续考公务员。
张耀坦言,由于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有法律专业,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生就业不是很容易,即使拿着硕士文凭,求职的优势也不太明显,身边大部分同学都还处于待就业状态。“有次应聘一家公司,面试官看了简历对我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研究生,本科生就够了。”
应届硕士毕业生胡卓也有过相同的经历。“有些单位会很直接的告诉我,你的学历太高了。”她说,因为高学历而被应聘单位拒绝,自己心里很不好受,“也许他们是觉得研究生会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跳板,不如找本科生划算。”
目前,传媒专业出身的胡卓已经在电视台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工作。她说,虽然硕士学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胜算,但是工资福利待遇等,跟本科生都是一样的。“我们同学刚进单位工资都是3000块钱左右,有些企业只能给到2500块,据我所知最高的是4000块。”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都不是问题
——“主要还是看个人,值多少钱”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下简称“陕西调查总队”)此前公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研究生求职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究其原因,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钢铁、煤炭、航运、建筑等行业用人需求下降;二是国资委下属企业为压缩人力成本,减少对研究生的需求量;三是企业在面向研究生招聘时,倾向于选择“双985”人才(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985高校就读),本科阶段未在“985”、“211”院校就读的研究生求职者,由于第一学历较弱,被用人单位置后录用。
“现在已经没有人才高消费的情况了。”民间校园招聘服务机构大秦人才网创始人孙鹏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更加理性,专科生能做的就不需要本科生,如果要招本科生,就要最好的本科生,“对待硕士生也是一样的。”
西安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秦鹏飞告诉记者,事实上企业在招聘时,并不会特别在意求职者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士,是应届还是往届,“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做多少东西,值多少钱。”
事实上企业在招聘时,并不会特别在意求职者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士,是应届还是往届。
人才太多了,文凭就不值钱了
——“出问题的,往往是师资力量薄弱的”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层次也出现了问题。孙鹏说,近年来各大高校兴起了“升本、升硕”的热潮,但事实上,即使学生拿到了更高的文凭,也得不到社会的足够认可;此外,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社会需求量较少,可是培养的人才却远多于实际所需。
“对于重点高校和社会需求量大的毕业生来说,几乎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大面积出现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缺乏行业背景支撑的专业。”孙鹏说。
据悉,今年陕西重点院校的电气、电子、机械、材料、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甚至达到100%。即便是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如何改变“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构性矛盾
——“不可抗力很强,人为干涉不了”
“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就业。”孙鹏说,这种情况往往集中在城市户口生源当中,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没有就业压力,致力于报考公务员、国企等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会存在一个市场博弈的过程,很快他们就会选择更多的就业渠道了。事实上,研究生的就业率并不低。”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待遇要求太高,专科生是比较好找工作的。相比之下,本科生和研究生考虑的东西更多,高不成低不就。”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彭奕博说,为了改变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他们一直设法引导,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从今年开始,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更多的举办综合性招聘会。把不同层次的招聘企业和不同层次的求职者汇总在一起,让求职者逐渐地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可是这个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不可抗力很强,只能促进,人为干涉不了。”彭奕博说。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