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文科生经常调侃自己“知错就改,改了就犯”,其潜台词是明知故犯。但机械男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一旦发现错误绝不手软,毫不留情。
1.教材多=全面=好。
研友A的桌上永远堆着厚厚的一叠政治复习资料,从官方的大纲解析到各辅导机构的笔记、习题,只要是市面上比较热门的辅导书他都有,练习题是几乎做遍了几个大师的《X千题》。最后考研成绩出来,A竟然只得了64分,和他巨大的精力投入相比,回报很低。
纵观一些得分较高的同学,大部分人用的复习资料都十分简单。为什么用的书少反而考的好呢?因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一本书看完一遍只能达到理解,要真正把知识内化、吸收、运用,需要多遍反复。而每套参考教材的逻辑、习惯用语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一本没有吃透就看下一本,就极有可能弄得自己思维混乱。
其实,把一套材料看3遍的效果远好过把3套材料分别看一遍。以我为例,除非把一本参考书吃透,否则我绝不买新参考书,教材和练习均是如此。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我的政治教材只有2套,其中一套是在考前一个月才买的,仅仅作偶尔查阅较细的知识点使用,其他90%的时间我只看另一套教材;选择题只用了一本,但是做了2遍;最后的大题资料相对较多,买了3本,是出于参考各家之言、尽量不漏掉可能考点的考虑,但是使用时我也是以一本为主,其他两本仅作为补充。由于我的参考书十分有限,所以在每一本上就能下很多工夫,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阅读、理解,我可以更好地内化出书人的逻辑和语言习惯,答大题时都能为自己所用。
2.试图找到“最好”的参考书。
研友B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生,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哪本参考书最好?后来她听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要学好政治一定要用最经典的红宝书,就也去买了一本,但是厚厚的一本书看下来枯燥乏味不说,而且对于哪里是重点毫无头绪。
挑三拣四地寻找一本“最好“的教材没有必要。说到底,教材并没有最好,只有适不适合自己。市面上流行的教材都是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大多质量较优,虽然知识点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出入,但是绝大多数的主要知识点大多不会遗漏。如果真的要选书,可以在书店逛逛,把各个主流系列的参考书都翻一翻,选定一本书,然后充分地相信这套书,并坚定不移地把它吃透就可以了。
很多过来人强调的考研政治红宝书的重要性,我不否定,红宝书自有其优点,即最全面、最权威。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事无巨细、没有重点,特别是对于没有基础的理科生来说,要自己吃透红宝书就显得更加困难,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典型症状:翻开红宝书,就两眼一抹黑),那就没必要强求非要看那一本。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更加确信了红宝书的非唯一性。我考研从始至终也没有看过红宝书,用的教材也不是市面上流行出版的任何一本,只是当时我上的一个考研大课的辅导讲义,甚至每一部分内容都由不同的老师编写。虽然它并不主流,但是我觉得它逻辑清楚,重难点标注清晰,我看起来很舒服,就一直没有换过别的书,只是偶尔做题时遇到上面没有覆盖到的细节知识点,才拿另一本市面上较流行的教材查阅一下。这样使用下来,我的成绩也并没有比用红宝书或者其他主流教材的同学差。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