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人才综合培养体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实施党建引领计划,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每学期专题研究马院建设工作。实施学校党委书记联系马院制度、校领导为思政课教师做助教制度,搭建“书记谈心”系列活动平台,把牢人才培养正确方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马院党委统一部署和牵头,为不同学段学生规划必读书单,组建7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4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优化党支部设置,把党支部建在研究所、教研室、班级等实体上,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工作研讨、参观实践等党建业务联学共建活动,真正把党建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新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优化设置马院本科生党支部6个、研究生一年级党支部1个,实现党支部本科生低年级设在年级、高年级设在班级,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组织体系。
实施专业筑基计划,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群,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等协同发展,形成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架构。持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增设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代中国经济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等跨学科课程。不断健全课程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核心素养开设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学科方向课等,实现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全覆盖。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本科生培优、本研贯通人才培养、直博和硕博连读培养等形式,让优秀本科生提前接受科研学术训练,成为硕博研究生培养“后备军”。实施“萃英青马人才培养工程”,打造系统化、协同化、精准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实施科研登攀计划,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改革,持续完善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带领、师生全员参与的科研管理体制和重大科研任务联合攻关机制。一体化推进本、硕、博导师制,坚持教授、博导为本科生授课、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科研朋辈导师,分研究方向为本、硕、博、博士后配备专业导师,组建本硕博联合导学团队,导师“一对一”“团队化”为学生开展学术指导。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获批建设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打造“言马讲坛”“青马论道”等学术论坛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实践、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召开“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中国道路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等20余场高端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近五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累积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0余项,18人获批“䇹政学者”基金项目,硕博研究生累计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
实施实践拓展计划,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秉承“信马”与“言马”相统一、“用马”与“传马”相结合,强化制度、经费、场地、师资等方面支持,不断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打好理论宣讲特色牌,组建涵盖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领航”青年宣讲团,让青年学生站上理论宣讲的中心,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带入寻常百姓家,荣获中央宣传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开拓课外研学新阵地,积极组织党员赴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等参观和学习,通过情景式、体验式、融入式学习,让青年学生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社会变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志愿服务必修课,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乡村支教、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引领青年学生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