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71000生物学
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始建于1999年,经过近20年的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国内外有了较好的社会声誉。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支撑“植物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3‰。
学科拥有一支以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博士等为学术骨干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科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农林特色,具有社会责任心、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严谨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生物、农林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该专业在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设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方向,在食品与科学学院(现代粮食产业学院)设化学生物学方向。
(1)植物学方向
植物学以野生观赏植物、芳香植物、食药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为核心,系统开展植物系统进化与分类、濒危植物保育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植物次生代谢与康养功能、果实成熟与采后生理、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与抗性获得等方面研究。
植物学硕士学位点依托于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森林芳香植物康养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占教师比例的88%;拥有省万人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1人、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省151人才3人。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28项,到位经费超千万元;主持或参与获得省部级和厅局级奖12 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一级期刊论文40余篇,主(参)编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 余项。
(2)微生物学方向
微生物学以食药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和植物病原微生物等为研究对象,围绕我国特有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以及农林业重大病害的致病机理和绿色防控等方向开展研究。内容涉及珍稀特色食药用菌的栽培发酵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环境新兴污染物的生物去除以及植物病害早期诊断与绿色防控、生防菌资源开发与新型微生物农药创制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团队,包括教授9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学历达到100%,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151”人才10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同时拥有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以及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 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等人才培养平台。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近50项,横向项目60余项,合计总经费约3000余万元,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20篇,其中SCI收录近40 篇,授权专利3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2部。
(3)遗传学方向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核心学科。研究包括植物资源保育遗传、植物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和树木分子遗传等,主要开展木本模式植物细胞壁发育调控、珍贵林木和药材的产量、品质、抗逆等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种质创新和繁育研究。本研究方向由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和林学)支撑建设。拥有一支由双聘院士,国家级人才,浙江省“151” 第一层次,浙江省杰青及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10人,硕士生导师 21 人。拥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亚热带林木细胞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实验室面积 7000 余平方米,仪器设备 4000 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近 5 年主持国家级项目 50余项,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 3 项,科研经费近 5000 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150 余篇;授权专利 15 件,审定良种 12 个。 本专业以培养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设计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细胞与基因工程、天然产物分离与应用、种质创新和高效栽培、生物大数据分析等实践性基础技能训练。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科研院所、学校、农林机关事业单位、生物公司,或者国外高校继续深造。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最活跃的学科。以生物学、数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规律及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浙江农林大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学科依托于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学科结合目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浙江省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植物基因发掘与利用、基因工程和种质创新、植物生物信息学和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学科现有 8 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基金项目9项(含重点),省科技厅项目10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以一级刊物40篇, SCI收录60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本方向涉及了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实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体系,帮助研究生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领域,培养独立从事相关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物公司,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科研服务等工作,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国外进一步深造。
(5)化学生物学方向
化学生物学方向综合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和中药学科中植物化学研究的优质资源,依托中药学科进行自主招生。中药学科以中药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开展天然小分子物质活性评价与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修饰、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学科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层次教学科研队伍。
近5年来,学科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包括“金线莲种质创新和林下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衡谷氨酸棒杆菌代谢流量和还原力分配高效积累L-异亮氨酸”、“浙江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重楼、蛇足石杉、独蒜兰、杜鹃兰和金荞麦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利用”、 “抗病毒中药三叶青林下袋式高质量生产技术应用”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等20余项,先后完成省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省教育厅等课题62项,到位科研经费2129.25万元,获省级以上奖项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授权专利13件。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