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病理学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病理学的考试范围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病理学教材。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病理学考点解析
这一节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进行大纲解析系列中的病理学。病理学2011年大纲与2010年相比没有变化。病理学的重点在于记忆病理的特征性的改变及其代表的疾病和部位。每个章节均是如此。下面我们对病理学中大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
病理学
第一部分细胞与组织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章是考试的重点,需要同学们全面掌握,尤其是对相关概念和常见部位、组织或器官。概念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理解萎缩概念时应注意:是实质细胞而不是间质细胞,一定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缩小,萎缩的器官不一定都有体积减小。各种变性的定义及好发部位。细胞坏死的定义及好发部位。注意凋亡和死亡的区别。
第二部分修复代偿与适应
重点掌握肉芽组织,细胞再生能力。
第三部分局部血液与体液循环障碍
这部分重点内容是血栓和栓塞的分类及组成特点。注意几个易混概念,如:血栓、栓塞、栓子、缺血、坏死等。栓塞的分类及好发部位。
第四部分炎症
重点掌握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病理学分型。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增生,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炎性反应的内容是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急性炎症的分类及病理学特点。判断某种疾病是纤维素性炎还是化脓性炎一般对于考生比较难判断,因为不可能书上每种疾病都讲到,只要了解该疾病基本病理过程就容易作答。
第五部分肿瘤
本章为考试重点,其考点往往在于对一些特殊肿瘤的考查,同学们需全面复习。要熟记一些常考概念,如: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非典型增生等。常见肿瘤及其特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常考临床检验值及意义。
第六部分免疫病理
重点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还要注意免疫病的一些概念。
第七部分心血管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风湿病的发病机制,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病理特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心肌病的概念,心肌炎的分类及特点、特殊类型的心肌炎。风湿病中注意分期及各期病理特点,尤其要重点分析Aschoff小体,其常考且较细。几种风湿性心脏病的比较。注意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比较,并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三者均可出现疣状赘生物。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基本病理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易混概念,如: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粥瘤、动脉瘤。心肌临床特点病的分类及特点,注意对比记忆。
第八部分呼吸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肺气肿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点、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硅肺的基本病理变化,硅结节的特点,各种肺癌的特点。注意慢性支气管、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的比较。肺炎部分注意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的比较。
第九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特点。A、B型胃炎的区别。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考试重点,肝硬化坏死类型、定义、临床意义及好发部位。肝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消化系统肿瘤中一些基本概念易混淆,请同学们归纳总结以便记忆。早期食管癌的特点。早期胃癌、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大肠癌的分期。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特点。
第十部分造血系统
淋巴样肿瘤的分类,分类较混乱,但往往是考试重点,记住一些常考的T、B细胞型分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Burkitt淋巴瘤。免疫表型和核型分析。
十一部分泌尿系统疾病
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改变是重点内容,与内科的泌尿系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需注意。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急进性肾炎的分类及特点。脂性肾病、膜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比较。
第十二部分生殖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乳腺癌常见病理类型。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比较。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对比记忆。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
第十三部分传染病及寄生虫
重点掌握结核结节的病理特点,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及鉴别,伤寒病理变化。菌痢的分型及特点,注意与伤寒的鉴别。肠阿米巴病与菌痢的区别。急慢性血吸虫卵结节的致病机理及特点。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梅毒中树胶样肿注意与结核结节的鉴别。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第十四部分其他
重点掌握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表现。
以上就是对病理学部分大纲进行的解析,有些知识需要同学们归纳总结比较。希望大家可以在一些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做好复习。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