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近日,在北京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湖南常德“90后”男孩、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叫做“伏牛堂”的小店,专卖常德米粉。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以一种更接近自由的方式,做着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份刚刚出炉的全国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357元,就业“北上广”的向往度在降低。
又一个就业季将来临,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如何打破内心约束,寻找多种可能,发现那扇为适合自己的未来而打开的门。
昨晚10时30分,很多北大的硕士生,有的可能已经睡觉,有的可能还在苦读,更有的或许还在玩游戏……而这个叫张天一的北大硕士生,他正在自己的米粉店忙碌着一天的店内结算,接到成都商报(微博)记者的深夜电话采访后,他说,做餐饮“挺累的”。
在北京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这个湖南常德“90后”男孩、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开的米粉店叫“伏牛堂”,面积不过37平方米,仅有14个座位、4名老板兼员工,专卖常德津市米粉。
前日,一位60多岁的老人慕名去粉店吃粉,却发现米粉已卖完。于是她在旁边的面店里买了一份没有配料和汤汁的拉面,然后跑到米粉店里浇上牛肉的“浇头”。吃完一碗特殊的“常德米粉”,老人感慨:“我是一个常德人,但已经16年没有吃到家乡的粉了。天一不仅是经营家乡的饮食,更是让在异乡的我们能尝到特别想念的家乡味道。”
和他合伙创业的三个“小伙伴”分别是硕士、MBA、前公务员。现在作为一家米粉店的小老板,他对自己的经历有这样的认识:“之前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是学生时代的一种尝试与积累。当我快要进入社会,自己担起责任的时候,我所思考的首先是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的问题。当然,以前的丰富经历给了我选择卖米粉的勇气,这是我想经营的事业,我相信能做到最好。”
对话
成都商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们的店一般都是晚上9点左右打烊,现在是才关店回家吗?
张天一(以下简称张):八点多的时候,刚好有一大波客人过来。
记:最近生意怎么样呢?
张:我们这几天都比较稳定,因为我们一天就做120碗了。
记:听说你们店米粉的价格是23元钱一碗?
张:也就是周边的均价,跟其他地方比,相对是高一些,因为这个地方消费比较高。
记:网上说你们店还需要预定?
张:没办法,因为店小,来的人太多了,只能暂时采取这样的方式。
记:你们店合伙人有三个,也没有请服务员,那你们三个人一般怎么安排呢?
张:有点忙不过来,挺累的。
记:有没有考虑请服务员呢?
张:先自己干吧,做一段时间。
记:为什么选择常德米粉,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呢?比如说我们四川的绵阳(微博)米粉。
张:是吗,那我不了解,不知道呢。主要是老家的东西比较熟悉。
记:你开米粉店,在网上各种说法都有,你怎么看?
张:我学法律的,我觉得可能北京确实不差我这样一个搞金融的律师,但是北京缺一碗好吃的牛肉米粉。
记:你的博客文章《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写这篇文章?
张:最早写这个东西是因为开店,忙了两个多月,马上要毕业了,我还没有给老师朋友解释干什么去。所以就把这个贴在朋友圈里,说明这个事情,但是贴在朋友圈以后,没想到火了。
我想我为什么卖米粉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至少,大学生就业,不会如此困难了。
数据调查240名北大学生63%表示可以考虑“卖猪肉”
2013年04月,因干上杀猪一行而闻名的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以及他的生意伙伴、同为北大毕业生的“猪肉大王”陈生回到母校演讲。北大在240名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心态的问卷调查,其中对“大学生杀猪”的看法,有超过58%的学生认为这是“正常的职业选择,没什么特别”。
如果卖猪肉的工作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63%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入行,近10%的人明确愿意入行,不觉得和别的工作有什么区别。超过一半的人认同“职业不分贵贱”的说法。
2014年我即将结束在北大的硕士学习生涯,也面临着毕业的选择,我选择了开一家米粉店。
就亲友的期待而言,我或者应当去律所,或者应当去机关,或者应当出国。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的问题大多关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怎样的,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
现在即将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份不再是学生,我同时也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人生选择如果不问个为什么,你就无法为它找到合理性基础。
比如有的朋友告诉我,他要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在北京有车有房,我便疑惑,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时朋友便会抛出另外一个论点,北京的机会很多。可是在我看来,北京的机会是有门槛的,比如在没有户口之前,北京的一切福利都和你无关,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连续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后,我开始畏惧每天挤两个小时公交车上下班的律师生活,也畏惧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好。
持续了大半年后,我想通了,因为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去驾校学车,和驾校的教练聊天,对话如下:
教练:你们大学生都好找工作吧?
我:嗨,不好找啊,形势不好啊。
教练:你们毕业出来工资水平大约是多少?
我:七八千元吧。
教练:嘿!那工作还不好找啊。我小学毕业,觉得全国就业形势好着呢,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这也是我图舒服,当驾校教练,原来开出租车挣得多。就算我啥也不会,去工地搬砖,还一天300元管吃饭呢。工作怎么就会不好找呢!
这件事情让我豁然开朗,如果找工作的定位仅仅是谋生手段,那我发现我的谋生手段有一万种。当然,道理想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就像北大的那位卖猪肉的校友,哪怕已经做成企业了,演讲词还是要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母校,给母校丢人。人毕竟是社群动物,都得在乎家人、周围人的期待和目光:是大学生,就得做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给我触动更大的一件事,是我的导师吴志攀先生给我的教导。在我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里面,我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去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温拿(注:winner,赢家)。”
结果先生看到以后,就批评了我。他告诉我,环卫工人和其他职业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的表述有问题。这时我才想起先生经常对我们的教诲:“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通过这件事情,我读出来了:事情根本就没有“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贡献。
我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却从事和法律没有关系的工作,好像有一些浪费。但很快我也就想通了,法律在我看来,除了具体的条文,背后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思维。六年法律学习带给我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法条我早已忘记了大半,更主要的是我由此敢腆颜地说自己掌握了一些法律、法学的思维与做事方式。用一种思维去做事情,我觉得择业就不那么受限制了,就像互联网思维,你可以拿它去做互联网,也可以拿它去做金融、房地产、餐饮。这样看来,假设世界上有一种法律人思维,那我拿它来做餐饮,似乎也可以。
心理的负担都七七八八卸下得差不多,我开始认真考虑开餐馆的问题。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岗位无高低,分工有不同”这句话,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可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大概这也是小学文化的驾校教练觉得工作好找而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觉得工作不好找的根源所在,不是不好找,而是很多工作看不上。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至少,大学生就业,不会如此困难了。
这就是我的理想,去开一个餐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因为尊重职业,所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大概我的人生目标,就算是实现。
我最后联系了三位朋友,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这也让我很受鼓舞与感动。这个团队里,有硕士、有MBA、有公务员,我们经营米粉,也经营一种生活方式。
我究竟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餐馆?本科时已经经营过两家小餐馆,开小餐馆的经验是有了,这一回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互联网思维做产品本质上是一个快的、爆炸式的东西,而餐饮实际上是一个慢慢沉淀的东西。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快慢之间,便容易脱节。
在餐饮业和互联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卖什么产品:有没有一种容易标准化操作、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蕴含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的食物?最后,我想到了常德牛肉米粉。米粉是南方人的一种主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北方的面条对应。而我的家乡常德,正是把米粉当每天早餐的主食。更重要的是,常德米粉的准备工作主要在前期,牛肉、牛骨汤需要提前约十小时熬制好。而等到真正操作的时候,从煮粉到出餐,全部过程不超过30秒。长时间的熬制,复杂的配料,是中餐的灵魂与哲学,但极快的出餐速度,又使得这种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标准化操作的可能性。
我最终下了决定。从2014年2月份开始筹备,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最后,我们选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经历了拜师、学艺一系列的过程,又进行了标准化提炼,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又通过常德餐饮协会邀请到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的主厨品尝,最后才制作出这几张配方。
2月中旬回到北京,开始找门面,走遍了北京城,最终蜗居在了金台夕照的环球金融中心。再把相关手续的时间算上,4月4日正式营业。这个速度应该是神速了,因为为了这件事情,已经搭上了大学所有的积蓄,不尽快营业,吃饭的钱都成问题。在筹备开业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还干着不用坐班的三份兼职,一个意外之喜是体重轻下来了将近15斤。
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事情失败了会怎样。我想了想,从这家餐馆开业的第一天起,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经成功了吧。我觉得,外在的东西,没有可以再争取,不难,难的是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摘自张天一实名认证微博(有删节)
张天一他们为什么选择“入这行”
张天一就读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它的不同在于教学生教材上学不到的东西。卖猪肉成为千万富翁的北大毕业生陈生认为,正是那些正式课表上没有的讲座,带给了他许多启发,影响很大。此后他曾经再次回到母校进修,讲授的老师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分歧很大,有的同学对此提出异议,陈生很直接地质问那些同学:“你来北大难道就是想学教材上的东西吗?那你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不要来北大。这里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和教材不一样的东西。”
张天一的母亲是教育心理学家
她的不同在于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妈妈
张天一的母亲胡波,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当选中国首届“当代十大孟母”,潜心二十年研究出契约式教育理论。“我会和孩子交流,倾听他的想法,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妈妈,而不是去左右孩子。”她表示,当下不少父母往往希望孩子从事“高大上”的体面职业,而不是从事“接地气”的工作,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失业率高的原因。其实,父母应该学会放手。
北大毕业的“猪肉大王”
关键还是穷啊
北大才子陈生上世纪90年代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后来进入养猪行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卖猪肉卖成了千万富翁。
说起为什么“下海”,陈生说:“关键还是穷啊,那时候我们几个朋友都是从名校毕业的,可是在机关里的收入非常低。我们家睡觉都从来不关门,为啥?就是因为没有任何值得别人惦记的东西,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拿。穷得没有办法了,只好下海去拼。”
清华毕业的“市场保安”
选择安于现状
张晓勇,1991年,他是长沙县高考理科状元;1996年,他是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年,他是广州外企的高薪白领……现在,他是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的一名普通保安,月薪两千元的。
1996年毕业,张晓勇到了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被分配到了客服部。“开始两年我还期盼能回到研发岗位。后来发现公司的研发重点在国外,我转到研发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张晓勇回忆说,在广州的最后一年,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他回到长沙,事业也没起色。在房产公司呆了几年,其间经历他没有多说,最后便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上了保安。“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复旦毕业的“盒饭小哥”
赚得多,自由
复旦新闻系2004级本科毕业生赵宇,2008年已是两家饭店的小老板。最早是在大学二年级。赵宇批发了一批盒饭,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生意稳定后,一个中午能卖掉100盒,可以赚250元。如果我晚上也能卖掉一部分,我算了算,一个月至少可以赚八九千元钱。”
大三下学期,赵宇在一家公司兼职。问完身边所有人的工资,“2000元、3000元……”一个个让人沮丧的答案让赵宇深思,“我要去找工作吗?光是卖盒饭,我就能比他们赚更多的钱。”大四时,赵宇的一位校友因为经营不善,要出让一家饭店。赵宇借钱承包了下来。3个月后,赵宇开始考虑将生意做大的项目。在校门口摆摊卖盒饭,就成了赵宇的第一选择。
“假如我当个白领,选个偏远的地方住,那么房租可以便宜点,一个月1500元。交通费用300元,水电费200元,吃饭就算是吃盖浇饭也要10元钱,再加上夜宵,每天大概要35元,这样一个月是1000元,再买点饮料和烟要500元,另外加上电话费。一个月估计4000元钱还不够。如果我出来自己做,卖卖盒饭,再做点游泳教练之类的兼职,一个月也能赚到1万元,多少也算是个主管的级别了。”赵宇说,“最重要的是我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自由。”
学环境工程的“NGO”
有意义,薪酬也不低
大学毕业3年,换过3个公司,官俊峰一直想做点事情。他大学学习的是环境工程学。大学4年,官俊峰有3年多泡在学校的环保社团里。他和几个同学花了大半个月,从东江水发源地的江西开始,顺着河道游走河源、惠州、深圳、广州等地,一边抽取不同地貌的水样,一边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和分类的调研,最后又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调研报告。“那些水样展出时,很多小伙伴都惊呆了。”也是那一次让官俊峰意识到做出一点事情来多么不容易又多么有意义。
官俊峰第一份工是给一家建筑公司做绿地规划评估。后来发觉无法更有成就感,于是他辞职与几个朋友创办了青城环境文化发展中心,开启自己全职NGO生涯。
今年2月官俊峰加入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环境保护组织创绿中心。创绿中心先后开发了“一杯干净水”、“我测我水”、“守望南极”、“气候与金融”、“源创马拉松”等项目,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绿色转型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官俊峰笑着说,这项工作门槛一点不低,薪酬也不差,还有五险一金,“做公益事业不等于零收入”。有人说选择从事NGO的大学生都是理想主义者,对此,官俊峰并不否认,“如果太计较结果,就会有太多顾虑,到最后什么都不会做成”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