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外交学院是国家公办、外交部唯一直属、外交部和教育部两部共建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于2017年跻身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于2022年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院2023年继续面向全国招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承担金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国际经济学院分别自1998年、2009年起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自2004年、2019年起先后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和金融学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高。我院金融硕士以高起点、国际化为要求,旨在培养专业精通、视野开阔的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2022年4月,我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入选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协会大学联盟项目(University Affiliation Program,简称UAP)。在名校林立、高手如云的CFA投资分析大赛华北赛区,外交学院连续四年获殊荣,金融硕士生在近三年的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届毕业生已顺利毕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是主要就业方向,有学生进入外交部从事外交工作,有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一支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职教师队伍与来自监管机构、央行、各大金融机构总部以及境外机构的业内专家为学生联合授课,靠近北京金融街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学生实习、求职提供了绝好便利,外交学院的国际化优势让学生们站得更高更远,毕业生在各行业、各岗位的优异表现持续为学校品牌增值,外交学院金融硕士值得优秀的你选择!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金融专硕的培养方向和基本要求,结合外交学院的英语优势和国际化特色,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全球视野,适应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专门人才。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如下能力:
(一)牢固掌握金融学科所必备的理论与专业知识;
(二)能应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准确的案例分析和做出投融资决策;
(三)能应用所学理论撰写较好的企业、行业或宏观分析报告;
(四)熟练应用英语从事金融专业性工作;
(五)具有全球观、国家观和历史观;
(六)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较强的领导力。
二、招生专业、招生对象、招生人数
(一)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金融硕士
(二)招生对象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三)招生人数
30人
三、报名与考试
参见《外交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
五、学费
每生每年人民币30 000元,两年共计人民币60 000元。
六、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习及学位论文写作。
课程设置:以金融学科为基础,以国际化为特色,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应用统计软件、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分析、固定收益证券、跨国并购与投资、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行为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国家风险管理、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金融科技、国际金融治理与金融外交等。
总学分不低于4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6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4学分。
课堂教学集中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主要进行校外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实践课程4学分,其中,在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岗位实习2学分(三个月以上,需要有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金融实务讲座2学分(至少出席学校安排课时的80%)。
七、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外交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要求的全日制硕士生,将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研究生部
2022年9月9日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