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电子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17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等相关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美育四个一建设计划》等文件,建立健全美育工作政策体系;优化经典赏析、美育课程、学生艺术团学分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美育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与地方政府、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实现美育工作“校地互动、校际联合、校企联手”。
强化分层分类设计,丰富课程资源。面向新生开设经典赏析核心通识必修课,通过阅读经典、小班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加强“艺术导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电影鉴赏”等6门美育核心通识课程建设,打造N门“艺术史论、艺术赏析、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美育素质选修课,探索建设一批艺术科技融合课程。构建形成美育教学“1+6+N+1”分层课程体系,累计建设120余门进阶式课程,努力确保美育课程全覆盖。
强化课内课外衔接,深化美育实践。打造美育教学平台,推动建设专用教室、训练室、表演厅、实验艺术馆、数字体验中心等,开展“一院一团一节”美育计划,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搭建实践活动平台,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主题演出等特色项目,组建23个学生艺术团队,打造“成电讲坛”“成电舞台”“成电故事”“成电相册”等美育品牌;编创校史剧《又见青春》,推动美育知识与实践有机衔接。拓展创作研究平台,加强“川江号子”“博巴森根”“川剧”等传承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歌、舞、剧”三位一体非遗传承模式,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呈现、表达、传承、创新等美育课题研究,持续丰富育人资源,不断提升美育工作专业能力与水平。
强化专业交叉融合,改革培养模式。探索“电子信息+艺术”专业融合培养模式,推动工科基础课程与艺术辅修专业相结合、深造科目与综合项目相关联,促进工程专业教育与美育融合融通。探索“电子信息+文化遗产”文化融合培养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大力支持“川剧名家工作室”建设,推出《小萝卜头》《高原的彩虹》《尔玛谣》等原创作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工科+新艺术”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项目,与艺术类高校共建教学创作基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多方协同发力,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工作思路,通过设置教学关键岗位、开发海外艺术访学项目等方式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学历提升、业务培训、素质拓展等项目,推动成立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依托学工队伍打造美育实践团队,指导各学院成立美育专项工作组,统筹院级美育工作室、合唱团、特色品牌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美育计划,让爱美创美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整合高水平艺术团、学生艺术类社团、学院兴趣小组等学生力量,实行学生艺术团“专任辅导员、艺术指导”双导师制,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学生美育骨干队伍。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带动青年学子在文化浸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