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201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取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实验教学平台8个,占地总面积10000 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约2000 万元,具体分布如下: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②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 年及2014年。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12 年。④广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⑤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⑥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4年。⑦广东省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4年。⑧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2019年。此外,“流行病学”、“卫生化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省级教学团队、卫生化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配有多媒体教室24 个,配有投影仪教室24 个,实验室及辅助用房6503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室、仿真实验室四大功能区。配备各类仪器设备908 件,共1000 多万元,为本学科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发表在三大索引高水平论文145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CSCD期刊论文14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我院已与9 家公共卫生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深圳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顺德人民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40 多名,探索出一条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已与我院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硕士研究生。
一、招生方向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控制等3个研究方,如下:
1. 职业病防治:评估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2. 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学指标,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等。
3. 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对传染病和慢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和评价。
二、导师队伍
本学科目前有校内导师37人,其中正高职称导师22人、副高职称导师15人;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5人;其中博导1人。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本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历史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拥有高水平高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优秀教师团队。本学科学院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 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师德标兵,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三级学会主任委员,省部级一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就业方向
随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1.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 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3. 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4.国家公务员,地方级的公务员等。如卫计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选择。5.医疗教育,培训等单位,公司。6.医疗保险公司等。
本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区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