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2)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创新创业的意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开展实务研发、技术交流的能力;
(4)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5)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6)具有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
培养方向:
(1)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本学科方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优势产业,与深圳行业龙头企业展开深入产学研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智能数控加工、特种制造加工、非标机电一体化制造工艺与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光学元器件精密成形制造与高精密模具,以及结构功能材料零件的高水平增材制造技术。本学科方向注重培养研究生应用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服务区域产业。
(2)机械设计技术:本学科方向聚焦先进机械设计技术,与深圳行业龙头企业展开深入产学研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先进智能数控装备设计、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云平台等。本学科方向基于上述研究特色与优势,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关键设计问题。
(3)微机电系统工程:本学科方向将聚焦微机电工程科技发展前沿,依托广东省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微纳光机电磁传感技术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柔性传感、致动与能源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生物电子皮肤及人机接口系统中的应用,纳米超低摩擦表/界面及摩擦电子技术等。本学科方向形成了微纳米表面设计、制造、检测、传感及微机电系统应用的五位一体创新研究特色与优势,注重培养研究生在微机电系统领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和实践问题能力。
(4)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本学科方向聚焦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等深圳优势产业,形成了机器人、机电控制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特色与优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工业与特种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智能装备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互联网+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以及机器视觉与超快成像等。本学科方向注重培养研究生应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服务产业发展。
导师队伍(重点):
依托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科研及区位优势,硕士点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目前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共有导师56人,其中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4人),副教授15人。98%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60%的导师具有海外研究经历,导师队伍中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1人。
导师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伍晓宇,男,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广东省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大学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特种加工。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通迅作者在机械工程领域权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提出复合材料叠层电极电火花加工理论与工艺,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实际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4人已毕业),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人;承担本科生课程10余门和研究生课程2门。
沈军,男,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基于先进材料的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各1项;通过产学研合作,创造性地高效加工各种高性能非晶合金零部件,应用于精密机床电主轴、精密轴承、无人机电机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领域,大幅度降低磨损、发热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服役寿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论文被引用3100余次。近5年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3人。
曲行达,男,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人机交互、机器人步态及医疗辅助机器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学术论文58篇,Scopus引用近700次。实际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海外),近5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承担本科生课程4门。
刁东风,男,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电镜中心主任,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微机电系统,微电子传感,纳米摩擦学;重点研究微机械系统表面设计制造、功能化纳米表面电磁光特性及传感器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其中,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1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SCI期刊《Friction》编委。在机械工程学科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承担本科生课程1门和研究生课程3门。
课程设置:
1.常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生在学期间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13学分。必修课程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机械动力学、工程伦理、论文写作指导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成形原理、纳米传感器技术、微细加工技术、机电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技术、有限元分析与应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业设计概论、振动理论及控制、智能制造技术等。
2.导师负责制.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学位论文由校内相应学科、专业点安排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简称校内导师)与行业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简称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简称双导师指导)。
3.专业实践.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或者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人才培养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
教学资源(重点):
在实验室方面,学位点拥有广东省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6年立项)、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工程训练中心、深圳市高性能特征制造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培养平台,拥有实验室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超过亿元。
学位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建立了深圳大学校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获批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学科点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地铁、固高科技、强华科技、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高训中心等公司和单位合作,组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承接企业联合研发项目,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合作展开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本学位点用于研究生教学与实验的仪器总值达1.53亿元,大型贵重设备70余台套,包含:单点金刚石车床,精密数控平面磨床,3D快速成型系统,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原位摩擦测试仪等。目前大型设备均已实现校内或学院内部共享使用,研究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预约。
出国出境: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协议,接受我院学院攻读MSC硕士学位,目前已有2名学生被录取。
奖助体系:
深圳大学设立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工作补贴。其中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和二等,根据学业成绩和科研业绩进行评定,覆盖60%以上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深圳大学评审办法进行,最终覆盖人数由上级部门确定。学院按照学校批准名额为研究生提供兼任三助岗位机会,岗位覆盖率近35%。
培养特色(重点):
本硕士点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特区需求与科技发展为导向,突出机械工程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构建并实现了“理论教学、实验指导、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四环节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与区域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产学研教育”突出特色;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视野开阔、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广泛就业于各个高新技术企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
周易华,深圳市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程师;
徐子千,深圳实德来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师;
谢金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师
周 鹏,珠海拱北海关工程师。
贺建平,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大伟,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工程师
李相义,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师
梁业兴,深圳迈瑞生物医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李春波,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高级实验师
冯鑫江,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志文,自主创业,深圳市米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苏 阳,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杨 灿,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
就业情况:
本硕士点就业率100%。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单位有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以往生源情况:
以往的录取考生中,较大比例学生来自985、211高校,来自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超过80%。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