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22年拟招生专业介绍——中药学(MCMM)代码:105600
1.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专业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导向,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七个聚焦”的重要部署为指导,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中药产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中药质量评价理论、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技术,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现代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胜任中药生产、产品研发、质量分析与评价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下设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两个方向,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高层次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培养特色
(1)三导师接续指导,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新生入校由成长导师指导课程学习和文献学习,基于文献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理论设计和ppt研讨;确定导师后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形成导师组,进行集体培养;具备条件的行业导师可同时承担师承导师的任务。学术导师作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的全面指导工作,指导并督促研究生的研究项目实施和论文写作工作。行业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结合实际进行论文选题,创造条件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组紧密合作,全程负责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2)依托校企优势,创新专业内涵,构建全新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我校实际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依托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建设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
(3)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增强学生应用型技能训练
结合中药学人才培养发展实际需要,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与论文研究等方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科院药植所、北京药检所等科研院所,中国中药公司、北京同仁堂、北京康仁堂药业等企业在学生行业实践、论文研究与写作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增强应用型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同时,结合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以及药食两用中药在保健品研发等领域的不断拓展,学位点在此相关领域学生能力培养上,聘请医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等行业导师,共同作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实现培养人才与行业技术应用无缝衔接的目标。
(4)注重传承与创新,契合北京市中医药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14年认定我校生物医药学部为“首都中药师承教育学科基地”;2016年建立《王国宝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2018年“中医药膏方制作技艺”获得海淀区文化局批准;2017年我校与中国药材公司下属饮片企业华邈药业共同开展北京中药炮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10余个京帮炮制特色品种的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中医药传承发展有关项目既是市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支持与指导,也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专业学位点在科研促教学方面,将科研项目与研究生教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实践及学生毕业论文结合,转化为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1项,转化为毕业论文综合训练项目5项。
3.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建设了一支由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由同仁堂集团、北京中药界知名专家及我校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67%,双师型教师达50%;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57%。
4.行业优势
生物医药学部与北京市一批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打造了多个以“行业龙头+知名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实践基地: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首都中药师承教育学科基地、同仁堂集团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一系列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提供了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着力打造优质教学环境,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动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5.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医药类相关企业、各级医院从事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质量管理及质量检测等工作;在中药科研机构、中药企业研发部门及相关院校从事中药应用型产品研发或教学工作;在中药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中药质量检查管理等工作。
2021届中药学专硕学生合照
*最终的招生专业和人数等确认信息请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为准。
图文详情https://www.bcu.edu.cn/hwdx/info/1242/1334.htm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