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同等学力加试 供热工程 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主要测试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供热工程》同等学力招生考试,以本科生《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指定教材和参考书目为基础而命题。考生应全面、系统、深入地认真复习,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并注重其工程实际应用和实验等能力的提高。按习题的类型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动手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复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按室内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各50%的比例分配试卷内容。
(四)试卷题型结构
以本科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工程实践,突出重点;涵概范围广,适用的专业范围宽;难度和深度适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命题基本由基础分析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提高题等题型组成。三种题型的比例约为30%:40%:30%。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
1、 绪论
了解供热工程课程的任务和基本内容。了解供热工程技术发展概论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掌握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附加耗热量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方法;理解外门开启冷风侵入耗热量,围护结构最小热阻与经济热阻。
3、 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掌握对散热器的热工、卫生、技术经济要求以及散热器的构造与性能;牢固掌握散热器面积的确定方法及散热器的布置方式。
4、 热水供暖系统
理解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理解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图式。掌握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区分机械、重力循环系统的区别。
5、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掌握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式与计算方法,以及双管、单管式系统水力计算。理解不等温降法水力计算。
6、 室内蒸气供热系统
了解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低压与高压蒸汽室内供热系统的基本图式与适用范围。理解室内蒸汽供暖管路布置特点,疏水器的结构与选择方法,理解室内高、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
7、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掌握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特征及概算方法。
8、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
了解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形式和原理及其定压方式。了解其它集中供热热源型式。
了解民用热力站、工业热力站的布置形式。熟悉常用热水换热器的种类、结构及其计算选择方法 。理解喷射装置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种类、构造及其设计原理。
9、 集中供热系统
掌握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放式。理解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型式及热煤的选择。了解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与热网的主要型式。
10、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及其水压图
理解室外热水网路计算特点和计算方法。牢固掌握水压图的基本概念及热水网路水压图的绘制方法、热水网路系统的定压方式。理解中继加压系统型式。
11、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
理解热水网路与水泵的水力特性及热水网路水力工况变化规律。牢固掌握利用水压图分析水力工况的方法和网路水力稳定性的概念。
12、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掌握热水供暖调节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理解直接和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暖的集中供暖调节。了解供暖系统的最佳调节供工况。了解初调节方法。
13、蒸汽供热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与水力工况
了解室内蒸汽供暖系统与凝结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
掌握室外蒸汽管路的水力计算。
14、供热管线的敷设和构造
掌握供热管道的定线与布置原则,管道的敷设方式及其适用范围。了解架空敷设与地下敷设、检查室的布置。了解供热管网补偿器、管道支座的做用,供热管道的保温结构及热工计算。
15、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了解供热管道的允许应力计算原理。理解活动支架的间距的计算方法。掌握管路热伸长的补偿方法、固定支架的布置及其受力分析。了解补偿器的选择计算方法及其直埋敷设供热管道设计原理和方法。
16、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了解供热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了解集中供热系统方案选择原则和节约燃料的分析计算方法。
四、考试用具说明
考试需携带的工具:
科学计算器、格尺。
五、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
1、贺平,供热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