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1)
本专业2003年获批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领域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在该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涵盖岩石、成矿、矿床、矿物、基础地质、能源地质、遥感地质等多个领域,主要培养方向有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矿床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与能源盆地分析、成因矿物学、宝石学等,是地学类硕士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理想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现有教授(正高级)12人,副教授(高级)25人,还有很多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教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本专业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充足,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先进,为地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球化学(070902)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良好的地质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与技能,熟悉本领域的学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现代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形成了实验与计算地球化学、岩石与矿物地球化学、环境与应用地球化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各领域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7人。自“十三五”以来,本学科教师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数项,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和EI各收录十余篇。本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研究课题多和充足的研究经费为地球化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070903)
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广博的地层学、古生物、沉积地质学、生物与矿产协同作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国内外发展前沿及研究动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运用现代沉积地质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承担古生物、地层、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煤炭地质、地史年代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能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包括现代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地质学、化石能源形成与富集四个研究方向,在各方向中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博士点研究方向建设具有一致性。持续加强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学术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扩大培养资源,优化培养模式。
本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自“十三五”以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数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2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构造地质学(070904)
构造是勘探的主线,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刻苦勤奋精神的培养。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构造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研究手段,掌握相关的测试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本学科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生产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有以下研究方向:1)幔枝构造及其成矿控矿;2)区域构造与构造动力学;3)石油构造与盆地分析;4)洋-陆过渡带构造变形与演化;5)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幔枝构造是我校提出的新理论,主要研究地幔亚热柱多级演化、幔枝构造理论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在地质找矿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区域构造动力学及石油构造分析也是我校优势专业方向,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和油气勘探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洋-陆过渡带构造变形与演化主要研究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动力机制及其资源效应。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主要主要研究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地震构造和活动断裂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五年来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和生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等检索机构收录。专业建设有较强的师资及科研实力,具备培养构造地质学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能力。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隶属于地质学一级学科,于2015年开设,次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环境演变、资源保护等基本理论和野外调查技能及实验方法,基本能独立完成本专业的科研任务,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以及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环境保护、资源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开设三个研究方向:1)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2)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目前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6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人,全部具有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学历,是一支专业扎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累计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或核心期刊论文41篇,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7项,出版专著7部。
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对本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熟悉国内外发展前沿及科研动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承担成矿作用研究与资源勘查的能力,能在地矿类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河北省重点建设学科,主要包括深部成矿机理与勘查、油气盆地分析与勘查、资源环境综合信息勘查、找矿矿物学四个方向,在各领域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学科涵盖地球科学学院及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此外,还聘请十几位院士、博导为客座教授。本学科依托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及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2)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球探测技术理论和数理基础,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论、技术来系统研究与解决地球信息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兼顾工程知识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生一般在国土资源、水利、工程、能源、矿山、市政交通等行业和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环境与灾害地质;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方法;地质遥感与信息处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所依托的本科专业为“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北省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支撑专业。
本硕士点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其中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拔尖人才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1人、教育部地质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计划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建有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磁勘探、放射性勘探、岩土工程和遥感地质等10个实验室,并与河北省环境地质监测院合作建立了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各类生产服务项目6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1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40余篇。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085700)
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土资源部门、地矿类生产及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矿产公司等。
本授权点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重点支持授权点,并配套有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平台。目前有地质调查与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常规油气)矿产勘查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14人,学院还聘请十几位院士、博导为课座教授。本学科涵盖地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等单位。近五年来,本学位点教师共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方向: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资源、工程、水文、水环、勘查、遥感、地理信息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先进理论、实用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进行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一般在资源、能源、水文、环境、国土等行业从事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该方向针对浅层地球物理探测中干扰大、精度要求高、存在多解性等问题,利用地球物理场、信号处理、最优化方法等基础理论,结合先进的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开展高信噪比、高分辨、高效率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为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水文、工程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所依托的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北省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支撑专业。
本硕士点拥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其中多人入选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建有地震勘探等10个实验室,并与河北省环境地质监测院合作建立了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近30项,到位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1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20余篇。
环境科学(083001)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环境科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具有认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独立从事生产、科研与管理工作。
我校的环境科学专业是在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导师团队在环境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化学、环境污染健康暴露、光催化等方向有着显著的科研成绩。目前设有环境地质学、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化学与监测等四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专业科研平台,拥有一般实验设备800余套,先进大型科研仪器20余套,总价值4000余万元,具备培养高学历科技人才的良好硬件基础。其中环境地质学方向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在地下水溶质运移规律、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领域成果显著。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8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0多项,各类横向生产项目20余项,能够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环境工程(083002)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能力,具有认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研究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等相关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
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导师团队已在流域和黑臭水体生态修复、高浓度有机/抗生素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源控制和源解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物学、土壤/地下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有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环境生物技术、地质环境修复等五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专业科研平台,拥有一般实验设备800余套,先进大型科研仪器20余套,总价值4000余万元,具备培养高学历科技人才的良好硬件基础。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近年来在流域生态治理、废水膜处理技术、难降解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环境功能材料以及储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污水脱氮除磷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81篇,申请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0多项,各类横向生产项目20余项,能够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085700)
水文地质方向:本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和“山水文化”的情怀,在水文地质领域具有独立承担工程规划、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水文地质方向最早追溯到1953年建校时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共建有省级示范性实践基地,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践基地。主要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雨洪资源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水文地质勘查设计,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专业科研平台,拥有800余套实验设备,20余套先进大型科研仪器,价值4000余万元,具备培养高学历科技人才的良好科研平台。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近5年完成包括“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4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环境工程方向:本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的现研究状和发展趋势;在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等相关技术或管理工作。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环境工程方向,依托于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该专业在我校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本方向重点探讨水体、大气、固废、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技术,能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安全处置、环评、环境规划、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与工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专业科研平台,拥有800余套实验设备,20余套先进大型科研仪器,价值4000余万元,具备培养高学历科技人才的良好基础。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0多项,各类横向生产项目40余项,能够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综合学科,是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土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调整土地权属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行为,是集土地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以“自然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河北省国土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数字国土实验室”等为科研支撑,拥有国家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河北省高校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能在不动产经济与管理、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城乡发展与规划等领域从事管理、开发、设计、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土地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085700)
资源与环境专硕土地资源管理工程方向是以工程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利用土地工程措施和3S技术,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保护的全过程,是集土地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该研究方向依托我校“自然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河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数字国土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主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工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治理、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信息系统等技术与应用研究,拥有国家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河北省高校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
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工程方向培养能在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发展与规划、不动产经济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管理、开发、设计、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土地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资源与环境专硕测绘工程方向是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摄影测量、遥感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可视化显示与应用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该研究方向依托我校“自然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河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数字国土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主要开展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特征提取、地物变化信息监测与自动更新、地表参数遥感定量反演、地理信息空间尺度效应、地理环境动态模拟与演化等技术与应用研究,拥有国家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河北省高校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
资源与环境专业测绘工程方向培养能在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农作物遥感估产、自然灾害与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景观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水利电力以及军事等领域从事管理、开发、设计、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和开阔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测绘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国土空间规划方向是综合运用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经济学、建筑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并揭示国土空间演化规律,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三生空间,兼有公共政策与技术属性的资源环境专业方向。我校空间规划方向依托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优势专业,强调了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融合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智慧城市等理论与方法在空间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空间规划方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理念,具备坚实的空间规划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规划设计、政府管理、科学研究等单位工作要求的空间规划高级专门人才。
地质工程(081803)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设计、勘查、评价、施工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生产、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在我校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工环技术科学、地热科学与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城市地质与工程等五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齐全,办学经验丰富。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多人。具有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水文学及水资源河北省重点学科、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现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价值4000万元,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构建了一个较高的科研平台。目前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更能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理论和方法互补的优势。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能够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00)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数学建模、系统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基于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科学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某一特定领域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毕业研究生可在国土资源及建设行业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科研机构、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等单位工作。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大数据商务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区划、自然资源规划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技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商务决策、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创新等领域。
本专业有教授15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10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相关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25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工程管理(125601)
工程管理是一门关于计划、组织、资源分配以及指导和控制带有技术成分经济活动的科学和艺术,包括了所有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构的商业运作;是特定领域工程技术与管理学交叉融合形成的复合性的学科。本专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其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工程造价与投资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等。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工程的规划及开发利用评价、现代制造业工程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
本专业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20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相关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2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085700)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领域的某一方面具有独立承担工程规划、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在我校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研究方向。水文地质方向要求学生能够从事水文地质勘查设计,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工程地质方向要求学生能够从事区域工程地质、岩土体工程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环境工程地质等的分析、评价与处置,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齐全,办学经验丰富。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多人。具有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水文学及水资源河北省重点学科、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现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价值4000万元,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构建了一个较高的科研平台。目前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省内外多家重点单位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有效保障。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能够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材料学(080502)
材料学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的基本理论、现代材料研究手段及制备与测试技能,了解材料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动态及国家的重大需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理论分析、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等能力。
材料学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十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河北“三三三人才”等。本专业立足于国家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地矿类高校学科优势,以岩石矿物材料为主要特色,在宝石材料、矿物岩石材料、储能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多个领域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材料加工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加工方法和测试技能,熟悉本领域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新发展、新方向;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从事材料加工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亦可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十余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河北“三三三人才”等。本专业立足于国家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定位于岩石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内容包括矿物资源绿色加工、矿物材料加工工程等,着力打造“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精品研究方向,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岩石矿物材料专业团队,并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区域经济学(020202)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践管理能力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我校于2019年开始招收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20202,设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区域产业分析与产业政策3个研究方向。
我校区域经济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区域经济学学科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拥有博士学位8人,6人有出国留学或访问学习经历。导师队伍中有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青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人选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等。
近5年来,本学科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河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1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发表SCI、EI、CSSCI、中文核心等论文13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学科主干课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示范课。本学科拥有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设有北欧研究中心、工业节能减排研究中心、经济学教研室和经贸综合模拟实验室。
金融学(020204)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金融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知识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我校于2019年开始招收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20204,设有金融理论与政策和金融资产管理2个研究方向。
我校金融学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科研成果丰硕。金融学学科团队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10人,博士10人,10余人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还先后从国内知名大学聘请了金融领域的兼职教授。导师队伍中有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青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河北省经管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科技部财务评审专家,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专家。
近5年来,本学科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到位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公开出版专著、教材13部。学科主干课程《金融学》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国际金融》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本学科拥有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金融学本科专业、金融学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拥有省级实践基地和金融综合模拟实验室。
统计学(020208)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对高层次、复合型统计人才的需求,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我校于2019年开始招收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20208,设有金融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2个研究方向。
我校统计学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统计学学科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生导师8人。统计学教学团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多人拥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还先后从国内知名大学聘请了统计学领域的兼职教授。统计学学科成员包括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青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等。
近5年来,本学科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河北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3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9项,到位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学科主干课程《统计学》被评为河北省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统计软件》被评为河北地质大学在线课程。
应用统计硕士(025200)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对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的需求,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我校于2019年开始招收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25200,设有大数据分析和量化金融2个研究方向。
我校统计学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统计学学科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生导师8人。学科成员包括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青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等。兼职教师包括统计局及调查大队系统、金融行业、市场行业及其他统计应用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将实务与理论很好的结合。
近5年来,本学科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河北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3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9项,到位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科主干课程《统计学》被评为河北省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统计软件》被评为河北地质大学在线课程。本学科拥有统计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权点、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拥有统计学综合模拟实验室。
会计学( 120201 )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达观博物”校训,恪守“博学、诚信、创新、济世”思想,借鉴国内外会计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我国社会现实和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现代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理论与方法。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为国土资源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全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坚实的财务与会计基础理论;熟悉国内外会计、财务领域的现状、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相关外文资料;善于合作共事,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和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理财工作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方法、公司理财与管理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理论与方法方向主要涉及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价值管理、环境会计与资源价值确认、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研究领域,研究过程中注重实证方法的运用和中国上市公司的改革实践。公司理财与管理会计方向主要涉及公司理财及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司理财主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财务契约、融资策略、投资方案评价、股利政策选择、资本运营与价值管理、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以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税收筹划等;管理会计主要针对成本控制、经营决策分析与评价、责任会计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审计理论与实务方向主要针对审计规范体系、审计风险与审计方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自然资源与环境审计、内部审计、IT审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审计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
本专业有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任职教师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河北省高校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多年来,会计学科在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管理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中国石化、冀中能源所属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及财务制度设计等重大攻关课题5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近8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规划教材5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
企业管理 (120202)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达观博物”校训,恪守“博学、诚信、创新、济世”思想,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立足河北,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全力培养具有诚信、敬业、创新、进取、济世精神的管理人才,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深厚的企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渊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战略分析、决策、组织、沟通与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该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和河北省管理教育创新高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与商业模式、物流工程与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方向主要研究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与方法,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与战略评价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竞争力与公司治理等,为企业治理、改制、重组、风险防控等提供咨询和服务。该方向的特色是发挥行业优势,突出地矿部门企业集团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研究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为依托,从微观角度研究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人员招聘、薪酬管理、行为激励与培训、绩效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模式;从宏观角度研究就业、失业与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等。营销策划与管理方向以工商企业为依托,以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生态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为基础,跟踪市场营销管理的前沿,系统研究营销伦理、营销战略、品牌管理、营销策划、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与精确营销等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实务。电子商务与商业模式方向以企业信息化管理或虚拟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理论与方法为学科基础,系统研究电子商务、新零售、新业态的理论与技术、客户管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商业模式等理论和实践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商务统计方法、商务决策模型等方法,解决大数据与互联网 “+”背景下企业与政府快速响应问题。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以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等为理论基础,研究供应链管理、物流园区及配送线路规划、物流企业运营、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货运、快递网点设计等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与实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以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运营等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供应链系统的整合与运营管理、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商务活动与物流活动的协同管理技术及实践。
本专业有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27人。任职教师中有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和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多年来,企业管理学科在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0多项,到位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3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5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旅游管理 (120203)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达观博物”校训,恪守“博学、诚信、创新、济世”思想,借鉴国内外旅游管理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研究现代旅游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立足河北,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全力培养具有诚信、敬业、创新、进取、济世精神的管理人才,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深厚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渊博的人文与理工知识面,较强的分析、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沟通与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该专业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旅游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旅游规划与运营管理、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管理。旅游规划与运营管理方向主要运用旅游规划与投融资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理论前沿和旅游行业发展实际,以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及旅游企业投融资管理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区域旅游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和旅游投融资模式与实践等研究。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管理方向主要体现“地经渗透”的办学特色,突出管理学、营销学、地质学、旅游学等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开创旅游学研究的新领域,运用旅游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理论前沿、新技术应用,解决区域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和创新管理、地学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地学资源的服务功能分析、地质公园管理等问题。
本专业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任职教师中有河北省旅游首席专家、旅游特殊贡献人物、旅游规划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和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多年来,旅游管理学科在旅游业信息化、旅游区域合作、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商品、生态旅游、旅游地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2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1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达观博物”校训,恪守“博学、诚信、创新、济世”思想,使学生具有坚实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及广泛的科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熟悉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创新与创业管理、技术进步及其评价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项目评价、创业管理与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与分析方法、数据科学与商务分析、复杂系统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项目评价、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动态及其趋势,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统计与数量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能够承担各类企业技术管理与项目经济评价的工作,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科研和管理、教学与经济分析工作。
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项目评价与投资决策、技术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数据科学与商务分析、复杂系统分析与优化。项目评价与投资决策方向主要涉及以系统工程、数学、经济学、管理学、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原理和方法,开展项目的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探索以及项目投资决策、融资渠道和投资风险与规避等方面管理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技术创新管理方向以系统工程、生态学、区域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产业规划、管理学、技术创新学等为理论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循环经济为实现方式,宏观上研究国家创新体系、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区域集群技术创新与国家科技政策融合等;微观上研究技术管理、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等问题。创业管理方向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创新与创业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组织创业的性质与运作方式、创业资源与组织管理技能、创业理念与方法,对企业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预测与决策、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进行研究。矿产资源管理方向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评价等为理论基础,以国土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与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评价、优化、规划以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国土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开发与配置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产业布局的合理性等目标,为国土资源行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数据科学与商务分析方向以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企事业的数据与商务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商务统计方法、商务决策模型等方法,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问题。复杂系统分析与优化方向以系统工程、决策科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为学科基础,以复杂社会经济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工程、运筹学、决策科学、社会网络等分析,为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物流系统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本专业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硕士生导师8人。多年来,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在矿产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等方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22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20部,发表核心期刊22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工商管理(MBA)(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在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依托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河北省重点学科或重点发展学科以及河北省管理教育创新高地、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满足工商企业或行政事业管理部门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此外,本专业硕士学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制均为2.5年,国际MBA学制为2年。
本专业学位项目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结合紧密,研究方向包括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财务金融、企业运营、工程项目与创业管理等(也可暂不固定具体研究方向,届时根据学员及学校师资情况灵活选择与配置)。本学位点涵盖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土地资源与空间规划学院、法政学院等教学单位,拥有13门省级精品课程,众多实践基地以及攀岩、珠宝玉石展厅等拓展场所。拥有大批专业知识渊博、实战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近60名,校内导师71名、校外导师100余名。本专业学位培养特色:(1)凸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我校MBA学生荣获了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专项赛的国家二等奖(银奖)、2016年三等奖(铜奖),“2015年度中国MBA新秀100”荣誉称号,“2017年度中国MBA新秀100”荣誉称号,2017年获中国MBA创业大赛北方赛区“最具投资价值奖”,2018和2019年荣获京津冀MBA创业大赛一等奖。(2)注重综合能力培养。MBA联合会为学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增进友谊、加深感情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队参赛获得2017年“亚林赛”亚军和“团队马帮奖”、2017年黄山挑战赛季军、2018年亚洲商学院沙漠挑战赛观摩队第一。
会计硕士(MPAcc)(125300)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是基于国家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河北省会计学重点发展学科、会计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本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结合紧密。与本专业学术学位相比,本专业学位注重学术型与职业型紧密结合的热点问题,更加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校特色等因素,本专业学位设定财务总监(CFO)和注册会计师(CPA)两个培养方向,以突出办学优势和特点,重点服务于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自然资源行业发展,面向资源型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国土资源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及金融机构等单位。
本学位点以管理学院会计学科为依托,专职教师29名(具备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证券从业职业资格等 “双师型”教师15人),校内导师25名、校外导师64名(主要集中在地勘石油单位、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素养),为CFO和CPA两个培养方向提供了必备的师资支持。本专业学位培养特色:(1)“地经渗透”。学校前身为隶属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的河北地质学院。1953年建校初期就培养财务会计等地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目前该行业中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主管财经的负责人,80%来自本校会计学专业;学校在2000年下放到河北省,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河北省政府再次签订“部省共建协议”,为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和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工管结合、地经渗透”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校已与航天信息股份公司和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深度融合,构建河北省专业学位省级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受到良好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工程及项目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受到计算机系统结构、光电检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仪器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8人,下设光纤传感与环境监测系统、物联网系统两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相关的的公共基础知识,受到良好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受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高级专门人才(即能适应未来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之创新人才)。本专业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10人,下设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大数据理论与技术两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发展,系统地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学科公共基础知识,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技能等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受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即能适应未来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之创新人才)。本专业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9人,下设地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及其应用两个研究方向。
应用数学(070104)
应用数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数学的外部,其研究与发展不仅需要满足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更加重视其实际应用背景的发展需求。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本专业在数学与地质学、数学与物理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本校优势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主要优势为:
1)非线性理论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及地学信息开发:运用现代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多重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等)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相结合,开展矿产资源预测评价。
2)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将数学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到天文数据分析当中,研究天体物理中参数的取值,如哈勃常数等问题。
3)运用非线性计算数学对地质流体热力学的研究:将计算数学与地质、化工学科有机的交叉结合,致力于精确研究二氧化碳、水等纯流体和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4)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稠密编码、量子纠错以及量子计算机等实际方面的应用。
5)数据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地理数据的建模与分析,资源勘探中反问题的理论与计算等。
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信息化需要,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自觉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勇于追求真理的和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数学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及教学工作,可在中等学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它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民商法学(030105)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胜任民商法理论研究、教学、立法和司法实务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专业设三个研究方向:
民法学:本方向一方面开展民法学传统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与继承法等专题内容。另一方面开展民法学新兴领域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总结归纳民法理论发展的特点、内容的变化,为我国的立法发展和完善、司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研究依据。
商法学:本方向研究商法理论、商主体制度和商行为制度,主要包括商事主体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商法以及商事法律实务等专题内容。本方向研究内容立足于市场经济并服务于市场经济,通过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技术性规范保障商事主体营利自由、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知识产权法学:本方向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引领下,知识产权实践日益多元,本方向侧重研究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规则的调整和创新,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必备的法学专业人才支撑。
本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社科五十人工程专家、河北省政府法制专家库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教师中多人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大、河北省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公安厅、石家庄市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咨询专家;教师中有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多人担任兼职律师以及聘请了十多名知名律师担任客座教授。科研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国家工商总局科研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等各项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河北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新华文摘、读书评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近百家报刊、杂志予以评论、转载、转引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环境与资源法学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对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熟悉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及研究动向;使学生具有运用环境资源法学理论、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该专业科学研究、高等院校教学、参与环境资源法律实务以及落实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工作能力。
我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是河北省同专业最早招生的法学硕士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我校优势专业之一,并形成了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自然资源保护法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和体系,自然资源法的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土地资源法、矿产资源法、水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植物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各国资源法比较研究。
环境污染防治法学:主要研究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内容。
本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社科五十人工程专家、河北省政府法制专家库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教师中多人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大、河北省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侨联、石家庄市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咨询专家;教师中有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多人担任兼职律师以及聘请了十多名知名律师担任客座教授。科研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国家工商总局科研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等各项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河北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新华文摘、读书评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近百家报刊、杂志予以评论、转载、转引等。
行政管理(120401)
本专业秉持“行政价值取向明确、公共服务意识强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行政管理技能熟练”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又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开展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适应各级各类公共组织开展政策调研和规划需要,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作为1998年开始本科教学的老牌专业,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凝练出公共政策和地方政府治理两个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7人。导师中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50人工程首批入选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近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民政部科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过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全国经济法(论文类)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各项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艺术设计(135108)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能够积极服务于社会建设,为促进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能够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能将山水文化、优秀的地域文化等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实践中加以传承与创新;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必要的专业技能及较高的专业学术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及处理信息和系统的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艺术理解力、表现力和鉴赏能力,掌握较高水平的艺术设计技能,拥有必要的行业实践经验,能够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创意、创作、设计、实践等相关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具有专业所需的品牌营销传播和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获取行业知识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吃苦耐劳、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色彩语言研究及实践、传统文化符号研究、图形语言研究、包装设计市场化研究、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研究、空间形态研究、设计考察等。
本专业教师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展出并获奖。专业教师在相关研究方向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也曾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了多部高质量的学术专著与教材。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