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习方式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我校所申请的硕士学位均属学术型硕士学位。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对已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其所获的国(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有一定专业基础,并在申请学位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工作中做出成绩。
三、报名步骤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可随时报名)
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注册,注册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需到我校研究生院进行现场确认,采集指纹、照片等相关信息;并申请加入理工同等学力招生群,群号:476097794。
2.现场确认
(1)程序:
①研究生院查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以及身份证原件;并提交材料: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②采集电子图像及指纹信息。本人持网报系统注册ID号办理指纹信息采集,并进行现场拍照,最后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考生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2)地点:现场确认点分赣州校区和南昌校区,学员自行选择。
①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江西理工大学黄金校区2号楼308室),联系电话:0797-8312730。
②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管委会学科科技与研究生教育科(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图书信息楼九楼0905室),联系电话:0791-83858356。
(3)时间:具体时间以理工同等学力招生群通知为准,同时会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
四、学习要求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分为两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简称第一阶段)和撰写学位论文及答辩阶段(简称第二阶段)。
2.第一阶段: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6年内修完我校同专业硕士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按要求参加课程结束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获得合格证书。6年内未通过我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3.第二阶段:申请人通过我校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手续,并在一年半内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
4.两阶段的总学习期限不超过7年,逾期未办理相应手续或学位论文未能通过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5.如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申请一次重新答辩,但需在半年之内通过论文答辩,如仍未通过则不能再申请学位。
6.同等学力学员修满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格后(有些学科不需参加学科综合考试,具体见招生学科目录),符合学位授予要求可授予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学位授予按我校《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收费标准
社科类:18400元,理工类21600元,分阶段缴费:
第一阶段(课程学费):社科类8400元,理工类9600元。
第二阶段(学位论文指导、学位申请相关费用):社科类专业10000元;理工类专业12000元。
六、其他事项
1.申请人提交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论文、专著等必须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请资格。
2.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止学习,不再申请硕士学位,须由本人向所属学院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后送交研究生院审批,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3.学习期间的书籍资料费、学位论文打印费、到校听课、参加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差旅、食宿等其它费用自理。
七、联系方式
(1)赣州校区:
咨询电话:0797-8312730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部门: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邮编:341000
(2)南昌校区:
咨询电话:0791-83858356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部门: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管委会学科科技与研究生教育科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邮编:330013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