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聊城大学概况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现设有27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名。
2、聊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聊城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础数学。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我校被增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单位。2006年我校化学学科(0703)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2006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分析化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16个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个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音乐、美术、艺术设计),4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
3、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聊城大学2014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点计划招生23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270人(最后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4、2014年招生收费
我校招收的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教育硕士(16个招生领域)、全日制艺术硕士(3个招生领域)、全日制体育硕士(4个招生领域)、全日制翻译硕士(2个招生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2个招生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严格执行教育部与山东省有关文件规定。
5、2014年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条件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但原则上不得跨专业报考。
6、联合培养
抗体药物工程专业与上海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工作、攻读博士学位。
分析化学专业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工作、攻读博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光学专业与枣庄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枣庄学院工作。
7、初试命题
除思想政治理论、非外国语专业的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化学(农)科目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外,业务课与外国语专业的第二外语由我校自行命题。
8、往年试题
往年试题可在聊城大学研究生处主页下载(http://yjsc.lcu.edu.cn)。
9、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日程(以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为准)
①登录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页(http://yjsc.lcu.edu.cn)查询招生专业目录与有关注意事项;
②2013年10月10日-31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进行网上报名;
③2013年11月10日-14日到网报所选择的报名点进行图像采集;
④2013年12月25日开始自行下载准考证;
⑤2014年1月4-5日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⑥2014年3月初公布初试成绩;
⑦2014年4月上中旬政审、复试;
⑧2014年6月上旬发放录取通知书;
⑨2014年9月份新生入学报到。
10、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47
联系部门: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湖南路1号聊城大学东校区办公楼B座609室(252059)
联系人:李承虎
联系电话:0635-8239267(传真)
邮箱:yzb@lcu.edu.cn
主页:http://yjsc.lcu.edu.cn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