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人的精力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这四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过度使用,都会影响整体的精力值。而情感精力决定了我们管理正面情感的能力。为了在学习中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我们必须学会调动正面的情绪,比如喜悦、挑战、冒险和机遇,让这些积极的情绪为我们的学习服务。还要尽力控制或者避免负面情绪,比如恐惧、沮丧、愤怒和悲伤,因为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储备。
对正面情感的获得以及对负面情感的排解,构成了管理情感精力的两个主要方面。那么,具体如何做呢?《精力管理》的作者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和精力项目机构的CEO托尼?施瓦茨,在书中用他们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指导。
PART1:正面情感精力的获得
01结交朋友
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的研究结果显示,保持优秀表现诀窍之一就是在工作环境中至少交到一个好朋友。而对于考研人来说,就是找一个和你一样考研的小伙伴。这个小伙伴不一定是你的研友,同班同学、舍友、初中或者高中时代的朋友都可以。你们可以在一起交流考研种种感受,吐槽进度或分享进步,都能带给你情感精力的正面回馈。
当然,书中特别注明,这种交流并非单方面地倾诉或者倒垃圾,好的情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平等倾听并且换位思考,并且这会让你因为帮到他人而有情绪上的正向获得感。
02深度交流
你可能天天和你的同学、舍友见面,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会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所以,你应该定期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家人、朋友进行深度沟通,可以和家人谈谈最近的复习情况,关心一下朋友是否有什么困难或者开心的事。并且记得听听别人的建议,比如说如何排解压力和面对问题。毕竟一叶障目,当局者迷,多接触一些思考角度,可有效地帮我们"换换脑子",许多观念得到革新,时常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03享受生活
来到十月份,大家的焦虑情绪只增不减。需要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在埋首于书山题海的时候,往往极大忽视了与自我相处的时间。而想要拥有更正面的情绪,你就需要多一些与自我相处的时间。任何带来享受、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情感的再生和恢复方式。
所以,每一周给自己半天到一天的休息时间就显得格外必要。但是对于考研来说,需要过度集中注意力的娱乐活动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让心思涣散。你可以利用这段放松的时间散散步、收拾屋子、出去大吃一顿......这些不需要耗费脑力的事情看似和学习无关,但却能成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盼头,让人更有动力和期待。不要把脑中的弦上得太紧,适当放松很必要。
PART2:负面情感精力转化
被风暴淹没还是在风暴中成长,取决于我们的情感管理方式。和体力一样,情感容量是有限度的,只能帮助我们容忍某些事情而不变得消极负面。不安、自卑、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往往复杂多样,也许某天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图书馆邻座的同学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除了用以上提到的三种方式进行正面情感精力的培养之外,积极扩充情感容量是管理情感精力的关键。而扩充情感容量的方法,便是吉姆和托尼所倡导的习惯培养法。
所谓习惯培养法,便是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管理情感精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包括学会共情、学会耐心等有助于你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快速平静下来的特质。当你慢慢培养自己的习惯,尝试着换位思考与转换思维,你会发现负面情绪其实不是外界对我们的影响,而是我们的不安投射到外界之后的反馈。
1学会共情
在面对与他人的矛盾时,先不要急着发表言论或者主张自己的利益,不妨先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大声背书影响到了你,那么是否可以体谅一下他人的背书习惯,然后两人协商着换一个地方学习呢?
2学会耐心
耐心是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要素,每个考研人都会发现知识永远学不完,大量的信息不断堆砌,比如文科生背不完的书,理工科做不完的题。许多人都极易因此而焦躁并不耐烦。但其实耐心是一个认知问题,缺乏耐心者多是高估自己短时间内的战斗力,低估自己长时间的战斗力。比如总想着做2道题就掌握整个知识点,背2遍书就记忆牢固。因此,平常心,就是耐心。
耐心和意志力一样,并不能强行提升,一个在世俗眼光中富有耐心和意志力的人,其实只是他认知角度宽容且保持平常心。打个比方,有的人对亲近的人毫无耐心,对陌生人却有礼有节得多,其实就是认知双标。
因此,对待学习这件事,请你不要奢望它短期的高回报,你只需要保持对最终目标的高专注,努力用心的思考和练习即可。换句话说,对一个长期目标保持功利,少去苛求短期内的急于求成。
对功利的考研党来说,可能情绪是一种必须忽略或排斥的干扰因素,但它本就属于精力管理的范畴,你越排斥和忽视它,它带来的反噬作用就越严重。你忽视问题,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如果你想走得更远更轻松,从现在开始就请正视最后这几十天的情感管理吧!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