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在考研这条路上,荆棘遍野。经过了徘徊、犹豫、怀疑后,一些人决定了考研。但有的考生因为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而败北;有的考生没有毅力,总是在走下去和放弃之间徘徊;有的考生在复习时遇到问题,因无处求解而停滞不前……那面临考研的路途中存在着各种情况,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和考研一起来看看考研人的方方面面:
考研学子心态面面观
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各种心态的考研者都有,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了文凭而考研。李涛今年大二,但他早早立下了考研的志向。为此,大一暑假,他甚至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是呆在学校认真学习英语等公共课程。同时,李涛也承认,他考研也有部分原因是家长希望他继续深造,早日拿到研究生文凭,以“光宗耀祖”。“我老家在农村,父母辛苦供我上学,就是希望我能出人头地,好让他们在村里能挺直腰杆儿。”李涛说。
第二类:工作不如意而考研。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考研意味着就业将缓期执行。”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这类考生绝大多数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小张已经从河南某高校中文系本科毕业一年多了,但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看到身边考研的同学工作很顺利,小张又动了心思:“算了,还是考研吧。研究生出来找工作肯定比现在好些。”至于要考哪个方向、哪所大学,小张依然一头雾水:“再说吧,找个好考的。”
第三类:工作后自觉“充电”而考研。考研人群中,也不乏目的性特别明确的人,这些人一般对未来有很好的规划,或对自身现状不够满意。刘先生今年27岁,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已经四年有余。因为工作中表现良好,刘先生很得老板赏识,很快做了部门经理。但是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刘先生开始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匮乏。“本科时其实有点懵懂,不知天高地厚,觉得什么东西都懂,就花费了太多时间在玩游戏上面。读研的话,肯定不会这样了,我肯定会好好规划读研的生活,给自己多充电,将来走到哪里都不怕。”刘先生说。对于考上研究生后的生活,刘先生表示,将会充分利用时间,多多看书,扩充眼界。
第四类:为了学术而考研。小朱从小到大,就被长辈们认定是“念书的料”。小朱也争气,一直成绩都在班里数一数二,得奖无数。遗憾的是,高考时因为身体原因,她发挥失常,没能考出真实水平,来到了郑州某高校。三年来,小朱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虽然没做到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也差不太多。我愿意安心考研、考博,最后到高校做研究好了。”小朱说
跨专业考研面面观
跨专业考研:心态VS目的: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相比,跨专业考生的复习任务无疑更重。在考研路上,他们的心态如何?
丰富知识结构。交通学院小雷坦言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很大。但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我打算报考本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方向的研究生。选择跨专业考研,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知识背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如果我能将两种学科交叉起来学习,我相信无论是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就业,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改变命运。精英学员小静中文系准备报考北京某高校的法学院研究生。用她的话说她是太喜欢北京这所历史沉淀深厚的城市了,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则是她的人生理想。小静认为:考研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一次重要契机!从大二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为考法学的研究生而准备。我曾辅修了法学的相关课程,并且拿到了经济法的双学位。自己既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如果又兼具法学功底,无疑将大大增加将来的求职砝码。
挑战自我。社会学系男生刘某打算报考本校经济学院。他认为:“跨专业考研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投资、风险和效益的关系。自己要多吃一点苦,努力备考,即使今年考研失败了,也不会泄气,明年还会再考。”刘同学表示他现在的复习状况一切正常,只是有点担心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毕竟自己学的文科数学和理科类高等数学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老师眼中的跨专业考研:实力VS录取:在高校老师看来,跨专业考研中“实力是根本,录取是硬道理”。从事化学系研究生面试的李光兴教授认为:“考外校的风险会比较大。因为学生笔试时首先要适应出题老师的思维方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外校的话,在这个方面就差了一点。而且用英美的说法,读一个学位最好换一个学校。我觉得学术问题还是要多交流,如果我的弟子要考外面的学校,我很支持,也乐于推荐。当然,人还是要会自己衡量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本身的实力不是很强,又想有考上的把握,还是报考本专业比较好。”
不过也并非一概而论,纯理论型专业或者特别“专”的专业就不大喜欢招跨专业的考生。“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对跨专业考研本身有一个良性的了解,掌握适当的考研方法和技巧,并总结前人的成败得失及老师们的经验之谈,才有可能扩大自己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率。
考研成本面面观
面对待业人数激增、就业门槛提高等严峻的就业压力,考研大军人数逐年攀升,迫使广大学子不惜付出高额成本选择考研,通过进一步深造,找到理想的工作。有关教育方面的专家表示,提高考研成功率是推高考研成本的直接原因。
时间成本:三年后还是“职场新兵”
不少已经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过来人”坦言,在考研或读研过程中,时常有一些隐忧:3年毕业后,能否顺利就职?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还要经历一个‘学徒期’。这3年中,可能还会丧失很多好工作的机会。教育考研辅导老师建议,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考研,都要真正思考考研是为了什么,计算好时间成本,根据自身条件“量体裁衣”。
心理成本:外在压力与内在心理
学子们选择高成本考研,不仅是因为外在的就业压力迫使,还因为他们想挤进上层社会的心理推动。在中国,要改变一个人地位,所受的教育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莘莘学子觉得,为了将来能更有出息,现在多花点钱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没什么不可以,并坚信现在金钱和时间的付出必能换来将来美好的前程。于是,他们不惜高额花费,纷纷踏上考研这一条路。
经济成本:数千元至万余元
据了解,大多数人考研的经济成本在千元以上,少数花费更是过万,甚至多达数万元。“我打算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李波,为自己的考研花费算了一笔账:买资料200多元,报名费是200元,复习最后阶段报冲刺班300元,生活费20元/天,按6个月计算共3600元。此外,住宿费和面试辗转车费,约花费4000多元。更有甚者,为了考研顺利,花费的各种“关系费”,数额高达数万元。
考研成本到底该如何看待?教育考研辅导张老师认为,考研固然重要,更需理性分析考研成本,不能盲目跟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醒考生拿准主意前,要权衡经济和时间成本,找准自己的定位及今后的方向。尽管现在已经处处弥漫着备考的“硝烟”,但教育考研辅导张老师提醒考生,考研备考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状态同样重要。充足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战胜压力至关重要。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