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北师大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罗松涛介绍如下:
罗松涛,教授
电话:010-58801825
E-Mail:lst@bnu.edu.cn
研究方向:
人的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当代德国哲学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7年—2007年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哲学硕士学位(2004)、哲学博士学位(2007)。2007年8月起,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工作:
自2007年9月起,一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2013年4月起,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副主编;2015年4月起,担任哲学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负责学院学生工作。
荣誉奖励:
2007年获“熊伟青年学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12、2014年,获“京师英才”奖励资助。
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2015、201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新生导师。
学术成果
独立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2014-2017),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法兰克福学派人学思想研究”(2010-2012),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批判理论到后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家”等科研项目。
学术专著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在通向正确生活的途中:阿多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学术论文(含译文)
“胡塞尔时间思想的起源——胡塞尔早期时间手稿(1893)研究”,《世界哲学》,2009年第1期;
“《论历史概念》:历史的辩证意象——兼论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正确生活’何以可能——从阿多诺对康德与萨特自由观的批评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德性何为——试论康德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反思——试论阿多诺的文化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
“超越韦伯的现代性范畴是否可能——卢卡奇与施密特早期论理性化”(译文),【美】约翰. 麦考密克/文,载于《新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卢卡奇专辑. 超越物化的狂欢),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Art and Society in Light of Adorno's Non- Identity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8, No. 2 (June 2013);
“历史川流中的人与世界——论马克思对人的理解”,载于《哲学家》(2013卷),郝立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生命的辩证法——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5期;
Adorno’s View of Lif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0, No. 3 (Sep 2015);
“选择一种人格概念”(译文),【美】布隆迪/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1期;
“个体生命的优先性——论阿多诺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主题”,《哲学研究》,2016年第7期;
“劳动:德国唯心主义与马克思”(译文),【加】莫伽赫/文,载于《哲学动态》,2016年第10期。
奥斯维辛之后的道德沉思——从阿多诺“清理过去意味着什么”一文谈起,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现代价值理论的开端(译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1期;
布伦塔诺与价值观认知(译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1期;
“从思之道德到正确生活——论阿多诺道德哲学的实践向度”,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2期。
讲授课程
本科生:人的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德国哲学与文化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