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考试性质:
《文学理论与现代汉语》是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招收学术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
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文学理论》的考查目标是让学生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文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让他们自觉阅读基本的文艺理论专业书籍,受到比较系统的理论思维训练,能比较自如地运用文学理论知识解读相关文学现象,形成比较开放的审美趣味。《现代汉语》考试涵
盖基础语言学知识、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基础、现代汉字、汉语方言等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题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简答题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阅读理解题 1 小题,15 分;论述题1 小题,20 分。
现代汉语:概念题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分析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简答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论述题 1 小题,20 分。
四、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文学理论
一、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一)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和文学观念
2.审美与文学
3.虚构和艺术真实
(二)文学的形象性
21.文学形象的含义
2.语象、形象和意象
3.文学形象的特点
(三)语言的艺术
1.文学和语言
2.审美和言意矛盾
3.语言艺术的特点
二、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一)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
2.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
(二)诗歌
1.诗歌与抒情
2.诗的语言和结构
3.诗的意象和意境
(三)散文
1.散文与感受的抒发
2.自由和自然的形式
(四)小说
1.小说与叙事
2.故事和人物
3.现代叙事理论
(五)剧本
1.戏剧艺术与剧本
2.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3.戏剧语言
三、文学的形态类型
(一)文学的思潮、流派和形态类型
1.文学的思潮与流派
2.文学形态类型的风格特征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与写实
2.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与表现
2.浪漫主义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与象征
2.文学传统的颠覆
四、文学创作
(一)文学创作与作家
1.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
2.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
3.文学创作与创作个性
(二)创作心理
1.动机、艺术触发与灵感
2.艺术构思与想象
3.审美情感与理解
(三)形式和风格
1.形式的凝聚
2.风格的形成
五、文学接受
(一)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接受与文本意义的衍生
2.接受与创作的互动
3.接受与文学功能的实现
(二)阅读和欣赏
1.消极接受和积极接受
2.语感、体认和想象
3.欣赏的再创造
(三)文学批评
1.批评和阐释
2.文学批评的意义
3.批评尺度和价值判断
六、文学活动
(一)文学活动的空间
51.文学与人生
2.文学与道德、性别
3.文学与阶级、民族
(二)文学活动的历史
1.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
2.文学发展与文化
3.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
(三)文学活动的两极
1.雅文学与俗文学
2.狭义文学与广义文学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
一、语言与现代汉语
(一)语言
(二)现代汉语方言
(三)现代汉语共同语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的性质
2.语音单位
3.记音符号
(二)辅音和声母
(三)元音与韵母
(四)声调
(五)音节
(六)音变
(七)音位
三、现代汉语共同语词汇
(一)词汇和词的结构
(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三)义项和义素
(四)语义场
(五)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四、现代汉语共同语语法
(一)语法概说
1.语法和语法体系
2.语法的性质
3.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二)词类
1.划分词类的标准
2.实词
3.虚词
(三)短语
(四)句法成分
(五)单句
(六)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
(七)复句
(八)句群
(九)标点符号
五、文字
(一)汉字概说
(二)汉字的形体
(三)汉字的结构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五)使用规范汉字
六、修辞
(一)修辞概说
(二)词语的锤炼
(三)句式的选择
(四)辞格
(五)语体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