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考试性质
《经济学原理》是为我校招收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本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
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本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核心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要求:
1、准确掌握西方经济学方面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
2、运用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经和济实践问题。
3、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社会有关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名词解释 约 20%(30 分),简答题 约 40%(60 分),论述题 约 40%(60 分)
四、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约 50%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前提和假设,以及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学家观点产生分歧的根源。
二、供求分析基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三、消费者的选择理论:效用论,无差异曲线,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确定性和选择。四、生产厂商理论:厂商与生产,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成本及成本最小化,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
不变。
五、市场理论: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垄断、垄断竞争、寡头,不同市场的比较;垄断竞争厂商的广告、名
牌策略;古诺模型及古诺均衡,斯威齐模型;博弈论基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六、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对供给方面的概述,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七、一般均衡分析及福利经济学理论:一般均衡,经济效率,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函数,效率与公平,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八、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市场与政府关系,政府职能。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 约 50%
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国民收入决定的 IS-LM 模型:投资的决定,IS 曲线,利率的决定,LM 曲线,IS-LM 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3)国民收入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四、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供给管理的政策。
五、经济增长理论: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增长核算,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的描述,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描述,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成本;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汇率和对外贸易,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
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D - AS模型;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名义黏性,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D-AS 模型;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008 年金融危机对现行
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西方经济学与意识形态问题,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