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华东师大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导师文贵良介绍如下:
文贵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2月-2012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访学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电子邮箱:glwen@zhwx.ecnu.edu.cn
研究方向
晚清五四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汉语关系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研究;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社会兼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巴金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学术成果
专著(均为独立撰写):
1,《话语与生存——战争年代的文学解读(1937-1948)》,上海书店,2007年版。
2,《文学话语与现代汉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话语与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课题(均为独立承担):
1,文学汉语的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2008CZB0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想象与实践:文学汉语的现代生长(1898-1948)(2007FWY002),海市社科基金。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模式的嬗变(2000CZW00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学术论文(均为独立撰写):
1《解构与重建——五四文学话语模式的生成及其嬗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DeconstructionandReconstruction》,《SocialSciencesinChina》,2001年第1期。
3《阿城的短句》,《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4《大众话语:对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的论述》,《文艺研究》,2003年第2期。
5《胡风的话语方式》,《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6《<国文语原解>与梁启超的语言政治学》,《学术月刊》,2008年第10期。
7《知言:周作人的文学汉语实践与现代美文的形成》,《复旦学报》,2007年第5期。
8《<呼兰河传>的文学汉语及其意义生成》,《文艺争鸣》,2007年第7期。
9《<后羿>:重述神话的价值追求与语言搏击》,《读书》,2007年第5期。
10《功能与实践:20世纪战争年代(1937-1948)文艺权威话语的一种描述》,《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11《何谓话语?》,《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12《“为人生”与“为艺术”的关系论争》,《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13《汉语的世界性遭遇与亚细亚视野——以章太炎为中心》,《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14《晚清“词语-注释”:汉语欧化与知识建构》,《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5《生《生存之史:大众话语论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16《以“品”入“史”,以“写”出“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4期。
17《林译小说:文学汉语的现代冲突》,《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4期。
18《新感觉派:文学汉语与都市体验》,《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2期。
19《西方语言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0《渗透与超越:从战争意识的角度理解胡风话语》,《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
21《黄遵宪:汉语认识的世界视域与现代开端》,《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3期。
22《秧歌剧:被政治改造的民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3《李金发:词的梦想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4《开拓与回归:语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5《以严复为中心:汉语的实用理性与“国语”的现代性发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6《胡风的现实主义:置身作为存在样式的开放》,《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7《政论白话文:毛泽东的话语形式》,《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8《路翎的欧化:语言创伤与生命开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
29《黄遵宪“新世界诗”的汉语造型与意义表达》,《文学评论丛刊》,2010第12卷第2期。30《梁启超对八股文的解构:从“二分对比”的改装到“三段论法”的引入》,《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31《严复“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汉语的现代转型与知识范型的建构》,《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32《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3《章太炎:民族志书写与主体想象》,《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34《语言否定性与<狂人日记>的诞生》,《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8期。
35《鲁迅:“结核”式汉文观与中国人的存亡》,《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6期。
36《王国维:“新学语”与述学文体》,《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37《“自成为一种白话”:吴稚晖与五四新文学》,《文艺争鸣》,2014年第6期。
38《王国维作为“无时代的人”:“我”与“人间”的较量》,《学术月刊》,2014年第9期。
39《从识字到写书:国家主人的想象与塑造》,《文艺争鸣》,2014年第11期。
40《晚清民初:鲁迅汉语实践的“四重奏”》,《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1期。
41《新式标点符号与“五四”白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42《文学汉语:想象与实践》,《华文文学》,2005年第5期。
43《文学中的当代生活——以<上海文学>为例》,《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4《巴金走了,灯还亮着——巴金研究简评》,《语文学习》,2005年第11期。
45《话语卫生学:以延安根据地为例》,《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1期。
46《意义的生成如何可能?》,《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第5期。
47《话语卫生学与丁玲的女性肉身叙事》,《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8《<兄弟>:消费时代的国民性书写》,《上海文化》,2006年第4期。
49《<色,戒>:政治身体的焦虑与消费主义的命运》,《上海文化》,2008年第6期。
50《<风雅颂>:从话语分裂的地方开始抵抗》,《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51《现代经典作品在中考中的命运》,《语文月刊》2009年第8-9合期。
52《<祝福>的双故事叙事及其人文意蕴》,《广东鲁迅研究》1999年第4期。
53《和谐·话语·审美——语文素质教育的人文关怀》,《东方》,2000年第7期.
54《论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5《<悲伤>的双线叙事及其人文意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6《马桥词典:话语的存在与沉思》,《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57《从翻译学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外文化与文论》,2002年第9辑。
58《话语与权利的互动生长》,《书屋》,2002年第11期。
59《对抗与对话:胡风作为话语主体的诞生》,《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0第4卷第2期。
60《贴着历史的文学书写》《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0第5卷第1期。
61《毛泽东作为话语权威的生长》,《书屋》,2004年第11期。
转载:
1《解构与重建》,《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8期。
2《话语卫生学与丁玲的女性肉身叙事》,《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9期。
3《功能与实践:20世纪战争年代(1937-1948)文艺权威话语的一种描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0期。
4《阿城的短句》,《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
5《路翎的欧化:语言创伤与生命开放》,《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期。
6《黄遵宪“新世界诗”的汉语造型与意义表达》,《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1期。
7《黄遵宪:汉语认识的世界视域与现代开端》,《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5期。
8《王国维:无时代的人》,《新华文摘》,2014年第24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