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标准。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我校委托第三方——云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湖南师范大学2018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注:本报告中“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以下部分均简称“毕业生”)。报告内容包括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举措、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就业创业发展趋势分析、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评价、教育教学反馈等六个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的指标主要涵盖了就业率、就业流向分布、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薪酬福利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该报告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学校2018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建立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云就业平台在线开展问卷调查,并基于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研面向全体毕业生(4894人),采取微信实名认证方式进行,截止至2018年9月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453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74%;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30日,回收1036份。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49%;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年终就业率为96.71%(本报告中就业基本情况的分析均基于12月31日的年终就业数据)。普通师范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36%,非师范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35%。
2018届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为1284人,升学率为26.24%,其中,普通师范类毕业生(487人,升学率27.92%),非师范类毕业生(797人,升学率25.30%)(此处升学率=升学人数/师范或非师范总人数)。其中,升学至“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数为1132人,占比88.16%。
2018届毕业生就业省份主要是湖南省(52.69%)、广东省(13.35%)、浙江省(3.62%),其中,普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流向人数前三的省份是湖南省(53.15%)、广东省(13.44%)和浙江省(3.40%),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流向人数前三的省份是湖南省(52.44%)、广东省(13.30%)和浙江省(3.74%)。
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单位性质主要为其他企业(含民营企业、私有企业等,下同)(44.24%),以及其他教学单位(指除高等教育单位以外的中初教育单位,下同)(23.11%),其中普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单位性质主要为其他教学单位(47.70%),其他企业(26.28%);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单位性质主要为其他企业(54.24%),自由职业(14.91%)。
2018届毕业生就业分布于20个行业中,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教育(42.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3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82%),其中普通师范类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流向为教育行业(76.62%),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3%),批发和零售业(2.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2%);非师范类毕业生中,教育行业为主要行业流向(23.47%),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7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40%)。
2018届毕业生的月平均起始薪酬(不含其它代扣,税后)为5174.4元,毕业生对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90.79%;对母校授课的总体满意度为95.51%;对母校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为90.32%;对母校专业设置的满意度为88.66%;92.68%的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质量非常满意,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99.90%,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9.42%。
总体来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就业态势良好;毕业生对母校评价及就业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质量评价高。学校将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详情请点击附件:
相关附件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