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距离2013年全国研究生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2013年的报考总人数把研究生考试竞争推向了新的高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研究生考试也有了新的变化。海天考研推出特别专题,聊聊“考研飓风”吹起的那些事儿。
最受欢迎的院校
又是一年考研时,今年又有哪十所院校最受广大学子关注呢?据统计,全国硕士研究生高校人气排行榜关注度居前的10所高校中,211工程高校占9所,其中6所高校为985工程高校,6所为硕士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名校考研竞争激烈,但考生并非执着于顶尖高校而更倾向于“好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10所高校的神秘面纱。
NO.1厦门大学访问量72.8(万次)
厦门大学真可谓是考研院校的一匹黑马,该校凭借其雄厚的科研与教学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优美的校园环境雄踞人气榜榜首,成为考生最关注的研究生报考高校之一,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又占了很大一部分。
NO.2四川大学访问量71.2(万次)
2013年四川大学总体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4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人数减少150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增加了290人。随着专业硕士的受重视程度,四川大学也相应的调整了整体招生规模。2013年四川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5540名,其中学术型学位337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2170名左右。2013年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生1566名左右。
NO.3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访问量69.3(万次)
首师大教育学师资最为强劲,聚集了一大批教育学大师,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著名中国教育史学家王炳照教授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创造性的中青年教育学专家,有这帮教育学界重量级的人物坐镇在北师教育学院,使得北师教育类的很多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例如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以及教育学原理等专业在全国高校内排名都是第一。
NO.4天津大学访问量68.4(万次)
天大现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分别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覆盖二级学科数2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8个,分别是: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目前,18个工学门类一级学科中,1/3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科优势地位非常明显。
NO.5清华大学(招生办)访问量66.0(万次)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现已发展成兼有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组建的第一批研究生院之一,是国家培养博士和硕士的重要基地。
NO.6苏州大学访问量60.4(万次)
苏州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其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2013年苏大预计招收学术型硕士生专业13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21个。
NO.7南开大学访问量58.8(万次)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实行开放式的办学方针,不仅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外校、外国进行联合培养,而且还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培养研究生,并与包括美、日、英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等多种交流活动,在国内率先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创造了南开-约克模式。南开大学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并且还培养了一批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NO.8上海大学访问量57.5(万次)
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区技术转移中心、还有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并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NO.9武汉大学(招生办)访问量55.9(万次)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NO.10北京大学访问量54.0(万次)
北京大学的理科、文科、医科国家重点学科数目均为全国第一,工科也非常有特色,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但由于京大学由于报考难度较高,关注度排名略微靠后。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