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最后冲刺阶段,研究真题摸清命题人思路至关重要。在最后不到3周的复习时间内,同学们需要更注重把握和研究命题人的想法,根据历年真题琢磨答题方式,有目标的复习。从跨考教育组织的经济类联考的数学部分考试得分来看,试卷题目基本符合大纲要求,充分体现了联考数学的命题思路,考生的得分适中,选择题得分比较高,计算题偏低,说明考生对数学基础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希望考生在有限时间里多练习数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解题思路。建议大家要有重点的学习,及时查缺补漏,在理解记忆方面进行加强。
一、逻辑学:快速解题的方法
对于考查逻辑的习题,分为形式逻辑和日常逻辑。对于形式逻辑,较为注重的是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对提升做题速度是大有裨益的,从时间的投入和产出比率来说最符合经济规则。对于日常逻辑的复习,就不如形式逻辑进步快,日常逻辑更多的是依靠学习和做题过程思维方式的调整,日常逻辑的分值也是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在考研冲刺阶段,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冲刺阶段要准备几套真题或命题热点的分析模拟题,进行定时模拟演练,通过模拟考试,把握考试重点、解题思路。考生可拿近几年真题练手,通过模拟考试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自己的盲点,找到自己常出错的题型,明白问题是出在演绎逻辑还是非演绎逻辑,了解盲点后对症下药。
如果对于演绎逻辑知识点还是不熟悉的话,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巩固,因为这部分是最容易又快又准确的得分并且在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的知识点,投入与产出比是最高的。非演绎逻辑一定要找出之前错误的试题,分析为什么错误,提高自己分析题干,找出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对于逻辑学,我们的要求是至少60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争取答题时间。快速答题的技巧有以下四个:
(1)冷静有信心,人只有处于冷静的状态下才能全面发散思维。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肯定有能力把习题解答出来,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2)读题精确,看题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字体中的关键词,理出主要信息,将可以替换词语的干扰排除掉。
(3)思维也谈经济,付出最少的劳动、最少的大脑消耗、最简单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对事实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叙述,得到尽可能完善的思维成果。
(4)捍卫逻辑,任何理论都有被质疑的权利。
二、写作:审题立意的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综合能力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定的难度,跨考教育教研室张老师总结出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如下:
(1)通过大纲分析写作考试的考查目标和评分的要求:如果对大纲还没有了解透彻的,一定要在冲刺阶段下功夫了,要知道一篇优秀的应试型文章要具备哪些条件。
(2)加强学习写作技巧:对于这类综合性科目的写作考试而言,有了充足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应试型文章。系统的学习写作常用技巧,可以让文章的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写作角度更到位,标题更加准确,为好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常读经典作文: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一定离不开长时间的经典范文、写作技巧的积累。平时多看些经典范文,通过模仿优秀的文章,是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而且,还可以学到常用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
(4)着手训练:清楚联考写作考试要求和常用手法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练习了。在这个冲刺阶段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写必精”原则,可以少些但不要糟糠。原因是,通过写好每一篇文章,可以最有效地锻炼我们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让我们写作应试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仅追求量不求质的训练方法,会让考生投入不了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仅是在追求时间,写作质量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
(5)每一篇精品完成,回头看看刚开始写的,总结经验及技巧:考生在完成上面四个步骤的复习后,基本上掌握了联考的写作要求。在以后的考研备考中,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修改,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及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审题立意方法和写作套路,让写作应试水平获得全面提升。
总的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定要多看多练,学会找出主要的漏洞,分析一定要针对漏洞本身,而不是自己凭空臆想。写作要积累一定的素材但是不要盲目的背诵模板和文章,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最好形成自己的模板,不断的完善,这样在考场上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
最后,教研室张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要顾此失彼,在一个不会的题目上不要纠结太久,否则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连芝麻都没拣着。做题顺序因人而异,但是建议先做自己擅长的部分,以平复自己的紧张心态和提升自信心。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