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0月15日,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而仅仅5天前,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也开始正式报名。毕业季来临,各大高校中考研一族与“公考”、找工作一族纷纷开始忙碌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是安心考研再深造,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公考”与求职大军中,成为许多毕业生纠结的事情。
考研或求职:举棋不定的毕业生
“考研已经开始报名了,我到现在也没决定到底报不报。”海南大学的纪萱对记者说,一想到要面临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她就觉得头疼。纪萱说,自己本来倾向找工作,早点步入社会,可是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是不是应该通过读研做个缓冲,纪萱表示自己犹豫不定。
“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说法不同,有的建议早就业,多积攒几年的工作经验,有的说还是读研好,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更有竞争优势,听了他们的话我更不知道怎么办了,很纠结。”纪萱说。
记者了解到,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定于明年1月初,而目前已经进入毕业生求职的黄金季,公司宣讲会、公务员备考、毕业生招聘会等就业求职活动逐渐增多,这时若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中,难免将会对毕业生求职活动带来一定影响。
海南师范大学的林婷婷就有这样的担心。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考研继续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看到班里的同学都在找工作、投简历、准备公务员考试,自己也会受影响,担心备考会错过求职的黄金季。”林婷婷说,和家里商量也没有个结果,家里建议找工作,自己又想考研,到头来还是没下决心怎么办。
常年从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海南大学教师专家表示,每年到毕业季,高校中有不少纠结于考研还是就业的学生,“其实从他们一入学老师就叮嘱要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确定好职业规划,现在还在犹豫怎么选择,实在不应该。”
就业压力大 考研竞争太激烈
连年增长的考研人数和求职就业压力,成为毕业生们在面临考研还是就业时纠结思虑最多的因素。
倾向就业的毕业生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会有通过读研进行缓冲的想法;倾向于考研的毕业生也面临着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就业选择问题,担忧未来就业形势不如现在。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达到历年来最高,就业压力自然也增大,毕业生希望通过读研作为就业缓冲的现象每年都很普遍。”海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管理科科长专家分析。
专家认为,面对就业市场的求职人潮,许多毕业生担心学历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纷纷选择考研这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部分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学历的高低,而忽视毕业生个人能力,增加了毕业生求职压力,也成为他们选择考研的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本科毕业生面对并不高的研究生录取比例和并不乐观的研究生就业率,增加了他们对考研的疑虑,因此,考研和求职的两方面压力使得很多学生既不愿意放弃考研,也想尝试找工作。
“这部分本科毕业生会两方面都准备,在考研备考时参加求职招聘活动,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焦虑感,两边都放不下,两边都无法全身心投入。”专家说。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的毕业生不是少数,不少人最后边备考边找工作,“两边竞争都激烈,大家纠结到最后想两边都顾着,看哪边能有结果。”海南大学一位毕业生说。
据了解,2012年全国考研人数已突破160万人,达165.5万人,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第8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连续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庞大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意味着更大的录取竞争压力,专家认为,当毕业生面对考研和就业两方面的压力时,纠结也自然在毕业时间点出现。
专家:考虑未来发展方向是关键
面对毕业生的“纠结季”,一些高校教师表示,这是毕业生在毕业来临之时普遍的现象,关键在于调整心态,认真谨慎面对就业和考研的双重选择。
同时,专家建议,毕业生应尽快做出决定,以免耽误考研复习和就业求职的黄金时间。
专家等高校教师建议,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无论是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的,还是目前就业目标不明确的,考研和就业都不能盲目行动,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或者为了就业而就业,更不能在关键时期纠结两者而不决断。
“职业规划对每一位毕业生都非常重要,选择读研的学生三年后还是会面对就业的压力,选择就业的同学在求职时应明白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专家说,在毕业节点,谨慎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毕业生应该高度重视的。
专家认为,在求职就业和考研备考关键时间来临之时,还处于纠结状态的学生应尽早调整心态,做出决定,“明确了目标,选择了就全身心投入进去,要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她指出,晚作决定不如早做决定,考研和就业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只有早准备、早投入才能增加自己成功的筹码。
专家建议,纠结于考研和就业的毕业生可将眼光放长远,若更倾向于就业,可以采取先就业、再深造的方式,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读研究生,那时候的人生阅历会更丰富。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