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奖助政策问答
1. 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我校实行新制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每年每生最低可获得奖助学金19600-23600元,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助研津贴等,如下:
(1) 学校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
一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 元,获奖人数比例为 15%。
二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 元,获奖人数比例为 70%。
三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 元,获奖人数比例为 15%。
(2) 国家助学金,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 7000元,按10个月平均发放(700元/月?生)。
(3) 学校助学金,资助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000元,按10个月平均发放(300元/月?生)。
(4) 研究生导师应为所招收的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支付助研津贴,硕士研究生最低标准为每生每月300 元。
2. 学校为研究生设置了哪些单项奖?
学校为研究生设立了如下奖项:
(1)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0 元。
(2) 学术创新奖,奖励标准3000元/人。
(3) 优秀研究生奖,奖励标准2000元/人。
(4) 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奖励标准1000元/人。
(5) 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奖,奖励标准2000元/人。
(6) 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标准2000元/人。
(7) 大北农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5000元/人。
(8) 百伯瑞科研奖学金,奖励标准2000元/人。
3. 研究生奖学金如何评选?
每学年开学初,面向新生评选优秀学业奖学金。每学年末评选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学术创新奖等在下一学年初进行评选。优秀毕业生、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面向每年毕业生评选。
4. 学校为学生设立哪些科技奖励?
学校为学生设立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立项奖、科学论文及科研著作奖、专利品种新药软件著作奖、成果转化奖以及其他相关奖励。
5. 奖助学金评选对象有哪些?奖助学金覆盖面是多少?
满足条件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均可申请奖助学金。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均可获得一定的奖助学金,覆盖面100%,越优秀奖学金越多。
6. 不同种类奖助学金可否同时申请?
大多数奖学金可以兼得,同时间同类型的奖学金不可同时申请。
7. 为什么要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生经济负担?
研究生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应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在实行收费制度、健全成本分担机制的同时,更加注重财政拨款制度和奖助政策体系的完善。我校及时制定新奖助政策,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资助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不会增加研究生经济负担。
8. 除奖助学金政策以外,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还有哪些政策?
(1) 学校“三助”岗位津贴
我校为全日制研究生设置“三助”岗位津贴,包括助研、助管、助教等津贴,奖励标准为每生每月480元。
(2) 国家助学贷款及相关配套政策
积极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落实国家关于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研究生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入学,采取综合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题研究项目,或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
9. 什么情况会停止对全日制研究生的助学金发放?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停发助学金
(1)未按规定注册的研究生
(2)申请休学的研究生(自批准之日的次月停发)
(3)中途退学的研究生(自退学之日起停发)
(4)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出国、出境研究生(自出国、出境之日起停发)
(5)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研究生(自处理之日起停发)
10. 学校为何要进行研究生奖助政策改革?
学校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从2014年起,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收费制度三方面内容。根据文件要求,制定了《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并决定从2014级秋季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起开始执行。
(注:具体文件《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详见以下网址:http://yz.bua.edu.cn/html/yz/yz_8/20140429134346568691793/20140429134346568691793.html)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