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主观题考查范围广、知识点多、题量大,难倒了不少考生,一个客观题满分90分能考80分的人,主观题只考60分也是有可能的。很多同学刚接触教育学,对答题过于恐惧,无从下笔。尤其是到了距离考试还有近5个月的阶段,有些人大题甚至一点都答不出来,或者整个大题只能写出一两句话,于是产生了焦躁甚至动摇的心理。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下面,专业课老师为大家深入剖析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主观题分值分布
教育学原理
|
中外教育史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研究方法
|
|
辨析(3*15分)
|
1*15分
|
1*15分
|
1*15分
|
0
|
简答5*15分
|
2*30分
|
1*15分
|
1*15分
|
1*15分
|
分析论述3*30分
|
1*30分
|
1*30分
|
1*30分(选做)
|
1*30分(选做)
|
总分值
|
75分
|
60分
|
30分(必做)
30分(选做)
|
15分(必做)
30分(选做)
|
二、主观题答题方法
1.辨析题
辨析题即辨别分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所表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对其理由作出分析。这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是考试大纲所涉猎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其观点正误混杂,考生解答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答题时要先明确判定“对”或者“错”,然后再进行分析。由于题目本身多为判断句,所以分析时,一般应先围绕前半句解析,然后再围绕后半句解析,最后作出结论。
辨析题解答技巧:一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明确考察的概念指的是什么,要注意类似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如:“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防止交叉混淆甚至张冠李戴;二要,表述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三要,文字要简练,只要把名词、概念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展开叙述,也不要旁征博引,只需要答出经典的部分即可。要尽可能条理清晰,最好分出几点来论述。
2.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简答题解答技巧:(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回答时注意: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③…④要将词和感性材料结合⑤正确下定义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3)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4)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题的特点。
3.论述题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的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
论述题解题技巧:一是,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就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二是,一般在字数上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如果偶尔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那也应是大纲里的内容,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这里提醒考生:千万不能出现漏题现象。关于时间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
三、实战练习
【例题】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要点: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以身作则(3分)爱护学生(3分)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作答思路:第一步:找人物语录,相关的全写上,宁多勿缺;第二步:教师观—教育学原理第十章师生关系专业情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师生关系标准: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宽容理解
【例题】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答案要点: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4分)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4分)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7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答题思路:简述***理论、模式,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答上,目的、手段、特点、内容、优缺点、影响等……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