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研究生导师刘礼堂(兼)介绍如下:
刘礼堂,男,1963年10月生,湖北大悟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文学院写作教研室教师,社会兼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同时在隋唐文化史研究领域有所涉猎。
已出版隋唐文化史、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著1部,主编2部,译著1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40余篇,多项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报刊全文转载或论点摘要、新论集萃,篇目辑览。
一、著作(参撰)
1、《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编,60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译),合著(刘礼堂、李松),23万字,崇文书局2007年版。
3、《探索集》,主编,18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问径集》,独撰,24万字,湖北人民出版2005年版。
5、《理论研究与实践》,撰写1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资政史鉴》,萧致治主编,撰写10万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楚俗研究》,撰写《楚国饮食文化》,撰写1万字,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8、《外戚传》,朱雷主编,独撰1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中国税收通史》,合著,独撰12万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二、历史类论文
1、《试论唐代南方少数民族对长江中游的经济开发》,载《江汉论坛》2018年第2期。
2、《云南丙中洛乡多元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以基督教为例》,载《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3、《信息不对称与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的衰落》,载《历史研究》 2016年第1期。
4、《基于需求视角的中华茶技艺保护传承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
5、《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3期。
6、《宋代笔记及类书中的岁时民俗研究》,载《江汉论坛》2014年第11期。
7、《人文重镇形成的文化生态》,载《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8、《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载《武汉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茗菜与苔菜考辨 ----兼谈茶事之起源》,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0、《鄂东文化的人类学考察》,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1、《唐代的寡妇葬夫与迁葬夫族》,载《江汉论坛》2011年第7期。
12、《采铜于山,沾溉学林》,载《光明日报》(国学版)2010年3月22日。
13、《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服饰文化考》,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4、《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饮食文化》,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
15、《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6、《受命不迁深固难徒》,载《红旗文稿》2007年第19期。
17、《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社会环境》,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8、《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载《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
19、《阳春集序作者陈世修小考》,载《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
20、《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民间道教信仰》,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1、《唐代长江流域民俗文化散仪〈中英文〉》,载《圣彼德堡大学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圣彼德堡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民间佛教信仰》,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3、《论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饮茶风习》,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2期。
24、《试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税》,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5、《唐代长江流域“信巫鬼、重淫祀”习俗考》,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6、《唐代长江流域民俗文化散论》,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7、《简论秦国的人才开发》,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28、《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续篇》,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29、《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30、《试论楚对异族文化的吸收》,载《荆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三、考古类论文
1、《浅析鄂西北地区“楚长城”遗迹》,载《江汉考古》2016年第6期。
2、《旧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砾石工业初探》,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5期。
3、《新石器时代湖北地区的科学技术》,载《炎黄文化研究》2001年第8期。
4、《从〈唐代墓志汇编〉窥探唐代安史之乱后北人的南迁》,载《江汉考古》2001年第4期。
5、《关于周昭王南征江汉地区有关问题的探讨》,载《江汉考古》2000年第3期。
6、《炎帝神农氏生地揭秘》,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7、《炎帝神农与中华文明》,载《炎黄文化研究》1999年第6期。
8、《炎帝·神农氏·烈山氏的分合因由》,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9、《扬越地望考》,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10、《随州出土豫南古国铜器考述》,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四、散文类
1、《西雅图,一杯星巴克》,载《写作》2008年第2期。
2、《巴基斯坦花车》,载《写作》2007年第8期。
3、《洛杉矶纪行》,载《写作》2007年第3期。
4、《拉合尔纪行》,载《写作》2006年第10期。
五、成果转载、获奖情况
1、《信息不对称与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的衰落》,载《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2、《宋代笔记及类书中的岁时民俗研究》,载《江汉论坛》2014年第11期,被《新华文摘》2015年第4期篇目辑览。
3、《人文重镇形成的文化生态》,载《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4、《唐代茶叶及茶文化的域外传播》,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稿》2009年第1期学术卡片转载。
6、《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饮茶风习》,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2期,被《光明日报·新论集萃》2005年4月18日转载。
7、《唐代长江流域民俗文化散论》,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被《新华文摘》2001年第1期篇目辑览。
8、《秦国的人才开发》,载《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篇目辑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9、《毛泽东成人教育思想初探》,载《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获中南地区普通高校优秀论文一等奖。
10、《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续篇》,载《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要目摘要》1995年第1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2期转载。
11、《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初探》,载《高校成人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获中南地区普通高校优秀论文三等奖。
12、《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载《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1993年第7期篇目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