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如下
詹泽慧: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珠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装备产学研基地负责人、《Computers & Education》、《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多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和SSCI收录8篇,EI收录4篇,CSSCI收录20余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香江学者奖、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入选“香江学者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
研究方向:学习科学、智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欢迎教育技术、心理学、计算机或数学专业背景的同学加入团队)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邮编:510631
联系方式:zhanzehui@m.scnu.edu.cn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1.9.-2005.6.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国家物理学基地班,本科
2005.9.-2006.11. 英国爱丁堡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
2007.9.-2010.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
2009.8.-2010.8.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2013.12.-2016.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
2014.2.-2016.2. 香江学者计划资助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2016.1. 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眼动追踪的智能教学Agent情感交互与认知支持模型研究”,项目编号:61305144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混合学习系统的知识流向与动态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105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55 批面上一等资助“支持情感交互的智能教学Agent:模型与作用机制”,项目编号:2014M550438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基于活动组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2011040001730
主持,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YBZZXM201226
主持,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混合学习中的学生元认知模型:作用机制与提升策略”,项目编号:LYM10059
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Q18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JZDW009
参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教育部科技司委托项目“国家教育信息化指标和数字化学校标准实验项目”(教科秘〔2012〕11号)。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一般课题“移动学习行为感知下教育资源语义组织与存储优化研究”,项目编号:61370178。
参与,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学习云服务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B010109003
代表性论文:
Zhan, Z., Zhang, L., Mei, H., & Fong, P. (2016). Online Learners’ Reading Ability Detection Based on Eye-Tracking Sensors. Sensors, 16(9), 1457-1467. (SCI index, JCR Q1, Impact Factor=2.033)
Zehui Zhan, Patrick SW Fong, Hu Mei, Ting Liang (2015). Effects of gender grouping on students' group performance, individual achievements and attitudes i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48(c), 587-596. (SSCI index, JCR Q1, Impact Factor= 2.881)
Zehui Zhan, Patrick SW Fong, Hu Mei, Xuhua Chang, Ting Liang, Zicheng Ma (2015).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Sustainability, 7(3), 2274-2300. (SSCI index, JCR Q2, Impact Factor= 1.343)
Zhan, Z.H., Mei, H.(2013).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social presence in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 perceptions and effects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across environm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69, 131-138. (SSCI index, JCR Q1, Impact Factor= 2.880)
Zhan, Z. H., Xu, F. Y., & Ye, H. W. (2011). Effects of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on active and reflective learner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in a face-to-face undergraduate course. Computers & Education, 56(4), 961-968. (SSCI index)
Zhan, Z. H., Xu, F. Y., & Mei, H. (2011). Learner require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of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A mixed method research. Journal of Computers, 6(12), 2623-2630. (EI index)
Zhan, Z. H. (2010). A review of virtual classroom interface design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IT).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10. (ISTP index)
Zhan, Z. H. (2012). A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of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Vision. Singapore,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I index)
Zhan, Z. H. & Mei, H. (2012). A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open online course quality status between China and UK.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Vision. Singapore,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I index)
Zhan, Z. H. (2011).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on distance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pringer. (ISTP index)
Hu Mei, Zehui Zhan, Patrick S. W. Fong, Ting Liang & Zicheng Ma (2015), Planned behaviour of tourism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in China, Applied Economics, 48(13):1240-1254. (SSCI index)
Xuhua Chang, Patrick SW Fong, Qiang Chen, Zehui Zhan (2015). University Invention Disclosure: Balancing the Right Stage and Type [A]. Best paper award in 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by AOM, TIM division has received 540 research papers, accepted 268 papers, so the success rare is 49.63%. Only 29 papers got Best Paper Award]
关于网站可用性研究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8):59-65.
基于RBAC的学院管理系统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59-65.
CRM视角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8(8):35-40.
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模型:感知维度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3):86-90.
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访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1-7.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6.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6):102-105.
中英美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现状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44-48.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组合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63-65.
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50-53.
继续教育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6):130-133.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基于整合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1(7).
远程教育中的智能教学代理、角色、设计要素与应用方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7(4):76-82.
学业自我概念对面授与远程学习之作用差异—以美国高校学生为样本[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3-46.
混合学习活动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32-34.
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眼动追踪与表情识别技术支持下的耦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5):100-105.
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知识共享模型-博弈视角下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5):75-82.
基于虚拟助理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及技术难点[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6):95-103.
知识管理在香港:通过货币奖励分享知识是一个神话——与香港理工大学方识华博士的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18-26.
家庭商业传统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高教探索, 2016(5):108-117.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J].现代教育技术,2016(4):68-73.
出版图书:
詹泽慧,李铂,李丽萍,蔡韶华,FLASH CS4创意动漫制作基础(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教学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9万字,2012
詹泽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设计:策略与应用效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7.6万字,2011
获奖情况: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
香江学者奖,2014
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014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2012
全国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一等奖,2007
香江学者年会最佳展示论文奖, 2015
美国管理学年会最佳论文奖, 2015
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三等奖,2011
广东省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2008
广东省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2007
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论文奖,2016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
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2008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