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9刚开始着手复习的考研新手们可能对政治这个科目的各方面都比较陌生,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在考研政治科目上能拿到高分,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它。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一下考研政治该如何复习?
一、狠抓基础,注重大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综合性、灵活性还是现实性,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应注重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吃深吃透。同时要注意区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对那些新增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掌握。
二、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随着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考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试题的很多题目,甚至包括个别单项选择题,都已不再是单纯的考查考点,而是考查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考生对同学科不同章节或不同学科的考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某考点与其它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想及时准确地做出回答是非常困难的。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三、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材料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难的。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如哲学史上的重要名言,经济学中的重要现象,毛概中的重要著作,党的历届重要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意义,党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对这些内容,能记住的记住,不能记住的至少应该了解。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四、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热点是大家都要注意的。总体思想是大家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来复习考研政治。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时政方面的内容。提醒考生,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国内方面主要是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及每年一次中央作出的一年工作布置中;国际方面主要是与中国紧密相关的重大国际时事,体现在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及国家重要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中。
五、做好复习规划
考研一定要有详细的复习规划,然后具体去落实每一阶段的计划,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1、基础学习阶段(3月到6月)
这个阶段可以看看大一大二的政治学教材,了解一些政治基础知识,对马原、近代史和毛中特的高频高分考点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平时可以抽点时间看看新闻联播,把握热点和政治动向。
2.强化学习阶段(7月到8月)
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的黄金暑假时间,这个阶段要复习马原、毛中特、近代史、思修和法律基础的全部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理清各个章节脉络,把握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对所有知识点有侧重,分程度的掌握,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些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报一个暑期强化课程,让专业的老师帮你理清思路,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和答题模式,对照讲义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专项提高阶段(9月到10月)
本阶段的重心在于对强化阶段所学知识的应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应用。同学们要通过真题的精练对于之前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把握。同时,也对于考研政治的真实面貌有所了解,对于今后知识点的复习有更准确的指导。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可以做2-3套真题,一方面体验一下真题的命题风格;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一下历年命题的特点和重难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另外,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去看分析题了,但是不建议大家去背答案,而是去理清它的答题思路和框架,学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把握命题的知识点。
4、冲刺模拟阶段(11月到考前)
此阶段大家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高频高分考点进行重点强化记忆。对各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知识框架。大家可以以默写知识框架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既能加深印象又方便对知识的掌握度进行检测,对薄弱环节补充记忆。
系统复习时政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确定时事部分的高概率考点,突破重点、难点、焦点性知识内容。
要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做完后进行系统总结,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薄弱点,集中力量攻克,同时也通过做题加强应试能力,把握考试节奏,确定做题顺序。
最后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考前状态,但是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希望大家在考研之路上坚持到最后,不要因为政治拉分而与理想的院校失之交臂。大家一定要切忌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死记硬背,不要临考突击,每天都有积累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