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用人单位门槛提升,导致大量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一些地方院校变成了“考研学校”,在考研面前,其它教学内容都可以放在一边——
“大四第一学期,感觉不比高三轻松多少,高三没背下来的单词,大四都背下来了。”如今已经在一所211院校读研的王硕告诉记者,“大四那一年,比学习本身更煎熬的是内心的压力,一个宿舍飞鸟各投林,有的出国有的找工作,自己要是考不上研究生怎么办?”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38万人,较2017年增加18.4%,为历年最高值。从2015年的164.9万到2018年的238万,研究生报考人数经历了三年连涨。为何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考研,考研热对于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考研的重要性,不比高考少多少”
“大三暑假去实习,用人单位觉得我干得还不错,但是辅导老师还是悄悄告诉我,想进来必须得有研究生学历。”今年即将本科毕业的周羽然告诉记者,“大四上半年,复习之余我也上网查招聘信息,发现好一点的单位大多要研究生学历,不管你本科学校多好,你还是不够研究生学历的硬杠杠。考研的重要性,不比高考少多少。”
用人单位门槛提升,导致大量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238万考研大军中,应届生占131万人,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届应届本科生在2014年入学时,总数不过383万人,考研人数占比之高可想而知。
“设置研究生门槛的原因是很多的,一方面,本科生现在数量太多了,一旦门槛降低,简历投过来的太多,招聘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如果门槛放低,就容易有各种说情现象,很难处理。”在一家国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陆先生告诉记者,设置研究生门槛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些地方对于招聘应届生的落户要求所限。
事实上,对比历年考研人数可以发现,考研人数并非逐年都在上涨。从2007年到200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28.2万降至124.6万,从2013年到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76万降至164.9万。
“那时候很多人都出国了。”在2010年时本科毕业的苏女士告诉记者,“我本科的那几年正好赶上人民币升值,出国成本也降下来了,大家争着考雅思。”赶着“留学潮”出国的苏女士回来发现,留学生的身价降低了,在就业市场上并不一定比国内硕士吃香。“很多学金融的同学,出去念个硕士回来起点是柜员,国内硕士入职也是柜员起步,两下相比,出国花了那么多钱,就显得不值当了。”
在考研面前,其它都可以让道
“高考时,高中老师和家长都只在意分数和大学名气,读什么专业变成了次要问题,更别说做好职业规划,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在什么地方工作生活。”本科在中部某省就读的徐媛媛告诉记者,进入大学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在当地并不好就业,也缺少在当地发展下去的人脉资源,所以计划考到在京院校去。
为此,徐媛媛给自己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熄灯,每个时间段做什么都设计好,针对数学、英语和专业课都有不同的进度表。”与高三时代不同的是,不再有老师辅导和家长督促,甚至没有课堂授课。“自己学,外面也报班。”与高考不同的是,考研专业的录取名额和考生可选的志愿数量都远远少于高考,“都是看不见的人在全国不知道哪个角落里,正在和你竞争着,这种背对背的感觉并不好。”
韩女士是今年107万名往届考生中的一员,她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换专业,换职业。“我本科学的工程类专业,但就业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相关职业,职场竞争力也不高。”她打算考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
高校云集的北京、上海、南京和广州四城,一直是考研的热门城市。与高考不同,考研并非按生源地分配指标,而是放开考试,所以考研者会集中报考发达省市的院校,便于在当地就业。以北京为例,今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占全国考研人数的八分之一以上,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增幅达到11.5%。报考上海市45个招生单位的有18万考生,而在上海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有6万余人,也就是说,大部分报考上海招生单位的考生是从其他省份考来。这也加剧了不同区域之间研究生教育的“冷热不均”,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地方院校,也变成了“考研学校”,考研成了学生“走出去”的机会。在考研面前,其它内容都可以为此让道。
大学变成“后高中”,学习内容“应试化”
“头两年,我还要求一下学生,结果班长也找我,辅导员也找我,最终我也只能通融了。”在一所地方院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张老师坦言,自己已经对本科生在专业课课堂上复习考研内容“见怪不怪”了,张老师的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很多学生只是点名时答到,其余时间基本不抬头。“我的课与考研内容无关,学生只学和考研有关的,和考研有关,学校不开的课他们出去学,没关的,学校开了也不学,让我有种在高中教副科的感觉。”
在成绩上,张老师也无法做过多要求,因为一旦期末判卷严格了,平时点名多了,就会有学生找来说“分数太低影响保研”。在教学上,他也无法让学生做更多实践性作业,“一说分组做实践课题,学生们就一脸不高兴,觉得耽误了他们的复习时间。”到了后来,张老师发现,就连学校也尽量不在大四第一学期过多排课,因为那时候是考研冲刺阶段。“研究生是考上了,但专业能力还是没掌握,到了工作岗位上,用人单位会发现,很多孩子有文凭会考试,但职业能力跟不上。”
大学变成“后高中”,学习内容“应试化”,带来的影响不局限于学业本身。有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向记者表示,原本丰富校园生活的学生社团正在呈现“短命化”。“大一第一学期招了新生,第二学期社团就申报换届了,因为大二年级的社团干部要退下来准备考研。结果社团活动永远只有大一新生和大二的新干部,难以传承下来。”即便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但也只有大一新生会响应。“学生会的吸引力,抵不上公告栏里的考研讲座,学生也就失去了在大学阶段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
考研热的背后,毕业生年龄过大,实践能力不足,也在影响着用人单位。“过去招本科生,都是22岁毕业,年纪尚轻一张白纸,但现在普遍都是二十六七岁研究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给用人单位留下来的培养时间有限,过两年到30岁很多人就要成家了。”陆先生说,“还有就是定级问题,研究生定级比本科生高,转正以后通常要定副科,但很多基层单位没有那么多职数。”
这些情况,王硕也在考虑,“会不会等我们毕业了,研究生也多了,大家又争着去读博士呢?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