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①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方方面面。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3)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有其客观要求,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如此,如果离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人总是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的,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成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义利观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当前提高我国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推崇仁爱、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敬礼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如孟子所说,“恭敬之心,礼之端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一盘身之本。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中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不骄不矜,戒骄戒躁。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人能够“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即能本着“仁义”行事。中华传统美德始终强调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以崇高的道德境界来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性。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国文化特别强调自强不息的精神,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我们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对今天的中国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3.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列宁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夏明翰在《就义诗》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样的豪言壮语,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发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坚定誓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39年毛泽东就提出,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1944年,他在纪念革命战士张思德时,明确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张思德及一切革命者的崇高品质的概括,强调一切革命者都要想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邓小平所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展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
(2)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一,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一个没有道义担当的政党,是无法得到人民群众信任的,更不可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第四,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良好道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实践,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大学生要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修身律己、崇德向善,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境界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第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诚实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第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第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