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是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考研帮整理了有关"强军计划"的内容,包含计划来由、招生计划、报考流程、学费、就业去向等,供大家参考。
►计划来由
在2002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以下称强军计划),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内。
所谓强军计划是指招生对象为作战部队团职以下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军队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院校从事理工科教学的部分教员,以新武器装备较多的部队技术骨干为重点。学生毕业后,一律回入学前所在部队工作。
首批列入实施强军计划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7所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及中国科学院直属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为工程技术类学科、专业。目前,强军计划院校共有31所。
►招生计划
强军计划招生数量由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商定,强军计划不占用统考名额。强军计划的招生名额一般由解放军政治部分配到各单位,拿到单位的分配名额即有资格报考。
2002年为一千六百人左右,学制三年。2007年解放军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选送1820名军队干部到地方普通高校攻读研究生,其中1740人攻读硕士学位,80人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以后没有关于招生计划具体人数的官方消息,考生可以具体询问自己所在单位是否有分配到强军计划名额。
►报考流程
1、报名
注:流程图中最重要的是拿到单位的指标。拿到指标后,再报到上面无非是走形式。因此,你要搞清楚这个指标分到了哪一级,而你得到批准的是这个指标,还是说只是下级单位同意你报考的一个承诺。如果只是的到了一个承诺,还要继续联系单位,争取拿到指标。
流程图中的《报名表》是《军队干部报考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登记表》,一般都是单位直接给的。
网上报名时间和研究生统一考试报名时间相同。
2、考试形式
强军计划绝大部分院校是单独考试,也就是公共课单独命题,较统考来说,当然简单多了。专业课和统考的一样(有的院校专业课试题和统考一样,但是或许题量会少一些),也有部分是统考,降低录取分数线。具体的考试方式,可以询问你所报考的院校。
初试过了基本上就能录取,复试就看你态度了,除非你态度恶劣,非要挑导师的一些问题,否则是能够录取得。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分数线,除了清华北大之外,其他学校一般在200-300之间。单科有的学校有分数线,有的没有,要看具体学校的情况。
3、报录比
官方规定的报录比虽然是2:1,但是院校不完全按照2:1招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考,一个是录取。假设通知上说:可以报考12所院校,这12所院校共招收100人,允许200人报名,每个院校按2:1报名。但实际上,报考每一所学校的具体人数不设限,只要求总人数固定为200人。在录取方面,一所学校可能一个都不录取,也可能录取100个。
录取的时候不分专业,完全按照所有强军考生的考分来决定录取。总分有控制,小分有的学校有控制,有的学校没有控制。只要你上线了,就算有几十个人报考同一个专业也会录取你;要是你没有上线,就算只有你一个人报考这个专业也不会录取你。
4、调剂
参加强军计划的考生是单独考试,不得调剂。
►报考要求
1、政治表现好,作风正派,工作业绩突出,是所在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从大学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九月一日),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或者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
3、地方在职人员定向就业本单位的考生需要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4、最重要的是上级批准。只要上级批准,什么类型的干部都可以报考。
►对报考专业是否有限制?
主要还是看各级单位有没有什么限制,一般来说,主要限定在理工科。强军计划是由各大单位组织的,各个大单位的规定是不一样,比如有的就要求必须是理工科,有的甚至明确了哪些专业,而有些大单位就没有这些限制。
此外,下级单位有的时候会根据你的岗位,本单位需求而限制你的报考专业,所以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学校是不限制你的报考专业的,也就是说,只要部队同意你报考,你报考什么专业都可以。
►学费与奖学金
强军计划考生考上了不收学费,大部分学校不收住宿费。关于奖学金,要看你这个奖学金是什么性质的奖学金,如果是入学后根据在校学习情况评定的奖学金,大部分是可以拿的具体视学校规定。依据入学成绩评定的一二等奖学金、月补助等是没有的,勤工助学岗位例如助教等是不能申请的。
►毕业后去向
强军计划的目的是为军队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一律回入学前所在部队工作。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