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考前焦虑是考研临近前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因为时间、心态等等原因引发的情绪焦虑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让你"掉链子",来这里,三步让你战胜考前焦虑。
距离考试还有30多天的时间,有些同学在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的复习生活中,拿起书来开始走神,精神也不能集中,常常在教室里坐了很长时间却没看进几页,效率越来越低。睡眠质量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差,甚至有些人近来总是失眠多梦,还常常被恶梦吓醒,总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整天都昏昏沉沉的。这就是考前焦虑,很多同学因此也越来越焦急,可越焦急越没办法集中精神,也越容易失眠,于是开始恶性循环影响复习进度。
这类同学往往肩负着巨大的考试压力,由于不懂得如何做好压力管理,久而久之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无法排解。这就好像我们背着一个背包去远行,刚开始,由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这个背包并不显得沉重。然而,随着路程的延长、目标的接近,背包就会显得越来越沉重。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人不是倒在最初的起跑线上,而是倒在接近目标的最后几十米。
弯路一:完美主义的悲哀
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高于常人,不容许一点儿不如意的存在,否则就会认为是缺憾。心理学研究认为,性格是为了帮助人适应环境、减少伤害形成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人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
像具有这类特质的同学,完美主义的性格使他们追求卓越、不甘平凡,因此在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中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如果在生活中也处处追求完美,显然是缺乏现实感的表现,毕竟完美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生一般都是理想与现实的折中,我们既要学会抬头展望理想,又不能忘记低头看脚下的路。完美主义者的完美主义思想背后是不自信和安全感的缺乏,一旦没有实现完美,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不如他人。因此,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焦虑,这也是有些同学为什么在考试的压力下被唤醒高度焦虑的原因。焦虑是他们努力的动力,但如果失去节制,就会成为成功的阻力。
弯路二:让业余爱好帮助你减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业余爱好对常人来讲,具有极重要的心理调节作用。处在业余爱好状态的人,可以较轻松地实现"身份转化",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放下生活中所有的人格面具,进入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身心的能量被充分调动起来,平时积累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消化稀释。
以同学们为例,平时的人格面具就是一位考生,由于对自己要求极高,在大家的意识里,考生形象有一个标准,他强迫自己从言谈举止到行为规范都符合这个标准,一旦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会感到内心的冲突。通常人都有多种身份,通过不同身份角色的转化,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如果长期处于一个身份角色中,就会变得紧张疲惫。如果不能很好地在各种社会角色中转化身份,还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个别同学而言,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的环境里,像所说的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与同学的交往也是围绕学习问题的交流,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心理问题。
甩开包袱寻找捷径:调整
大家考前焦虑症的产生,显然与平日长期处于考生的面具下,压力过大,不懂得休息放松有关。睡眠虽然是一种休息,但只是生理上的,而非精神上的。如何进行调整呢?
首先重新调整认知。要重新看清内心压力的来源,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要重新确定"我是谁"的概念,同时对内心的一些负性思维进行梳理。有同学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背后的压力源自于他性格中完美主义的那部分,当他开始重新认识完美主义以及焦虑对自己的积极意义时,就会不再把对抗焦虑作为唯一的目标,而逐渐建立起一种更平衡的思维方式。
其次,心理治疗中有一套放松技术,经常被用于解决过度焦虑的症状,效果非常好。较常规的过程是:咨询师首先会根据来访者的身体与呼吸状态,安排来访者以一种舒适的姿势坐稳放松,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背部血管的压迫。随后,引导来访者的呼吸放缓。接下来,咨询师开始指导来访者从手部到肩部再到颈部、头部、胸部、腹部、脚部等逐一放松,当来访者进入一定的放松状态时,咨询师会在来访者身后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此时来访者会全身一震,进入一种更深沉的放松状态,并保持这样的状态半小时到两小时。这样的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后,各种由严重焦虑引发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疼、溃疡及无生理基础的躯体化病症都能得到较好的缓解。
最后,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休息与放松,业余生活与工作学习是有互助互补的作用。业余爱好可以让人放弃考生的面具,获得暂时的身份转换,补充精力,释放压力。同时要注重饮食结构,营养搭配,从而做到学习的高效有序,劳逸结合。
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人生路上一次短暂的经历,只要做好应对措施,调整好心态,就会获得心理的进一步成熟。以后在经历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笑迎挑战!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