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自12考研人数突破165万后,目前大二大三的同学也已经把“是否考研”列为了首先解决的问题。“考研热”似乎越少越热,很多同学通过考研咨询说担心13考研的竞争会不会更加激烈。其实是否选择考研,考什么院校专业,跟自身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就像想拓展一个市场,首先应该做的是给市场定位,然后再给自身定位,最后才设计到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怎样把产品推广给受众等等。可见定位确实很重要。对于考研来讲,定好位也是同样重要。考研定位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选择考研?
很多同学的回复很可能是,为了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或者说是现在这个年代不考研就相当于没上大学时一样的。最近通过很多新闻报道我们也发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印象最深的是,南方的很多工厂现在需要大学毕业生直接在生产线上操作,说白了就是操作工。然后从操作工逐步向上提升,很多同学待了两天就放弃了。这可能也反映了一个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复杂“用人矛盾”。虽然如此,但盲目考研也是不可取的。毕竟考研目前仍然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不管是选择考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为什么考研”是所有想考研的同学必须想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想清楚了第一步才能很顺利的进行下一步的安排。也才能为考研之路找到持续努力的原动力。
二、选择什么样的院校和专业?
想清楚为什么考研后,就会面临着择校择专业的问题,对于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无论是起步早还是起步晚,择校择专业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大问题。因为选择的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前景如何等等,都会对能否考上,考上以后所学能否会对以后自己的选择起到帮助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十几年考研辅导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总结提升,其实对于择校择专业来讲,最关键看两点,那就是“考上和兴趣”。从专业上来讲,兴趣占很大的比重,是否
对专业感兴趣是否有热情,决定着学习的成果以及实际的应用情况。从院校上来讲,是否能考上最重要,如果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的话,分数线等是不同的,那进而综合考试难度是不同的。在择校择专业之前我们会安排同学进行MBTI等相关兴趣、职业倾向等测试以便于帮助同学更加了解自身的情况,为同学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参考,之后我们也会对同学进行一个政英数等各科的基础测试,以便于掌握同学目前的考研基础,再根据辅导经验,对同学的针对性的圈定一些适合的院校,这些就是择校择专业的基础参考数据,随着复习的进展会逐步缩小目标院校和专业的范围,这个过程不超过3个月的时间。
三、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考研有了原动力,也有了根据原动力确定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在自身基础之上,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个人的复习计划。目前,基于同学的个体情况,我们针对有需要求的同学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复习方案,涵盖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由于现在有很多同学选了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考核科目也逐步有了一定的差别,所以,无论是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复习规划。复习规划基本分几个部分,基础部分,强化部分,冲刺部分。基础部分基本会在每年的5月份之前,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定院校定专业,同时对公共课等统考科目进行一个通览性的复习,最整体考试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强化部分会在每年的6月到10月,这个阶段是针对全科进行一个强化复习,强化练习。这个阶段可谓对考研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考研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会逐步拉开;冲刺部分,会在每年的11月到考前的时间段,很多同学都将考前的一周或者一个月作为冲刺阶段,其实把强化阶段拉的过程也会对后面的整体复习效果产生影响。冲刺阶段的重点任务是解决重点的科目,解决重点的难点,解决重点的考点等。说白了,就是对整体考研的考试重点内容进行个个击破。
当然,如果硬是要再加一个阶段的话,那应该是考前一周的时间,那个时候也是很多老师
集中给同学出预测题的时间段。为什么这个阶段不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对于报名辅导班的同学来讲,老师的预测都已经在整个冲刺阶段集中或者分散式的总结渗透清楚了。但对于没有报名辅导班的同学,最后一周的预测可能更加重要。但我们还是提醒广大同学,老师的预测也只是对于重点考点、热点的一个归纳和总结,包括给同学再次加深印象。并不能盲目依靠老师的预测来决定自身考研的结果。为了“考研原动力”,坚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在相对合理科学且适合自身的复习规划下努力备考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