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34.材料1:2007年3月7日,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政协委员时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材料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与我国2020年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确立了今后5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任务,突出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
请回答: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哲学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的创新性运用
第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人民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和发展自身利益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的过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必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着眼于实现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完全贯通起来。正因为这样,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讲话,不仅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享有者。没有共同建设,就不会有社会持久的繁荣;离开了共同享有,就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就会失去动力。
第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首先,共建共享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其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再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实践意义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合力同心构建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5.材料1: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讲话
材料2: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讲话
请回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其回答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6.材料: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及其局限性
2.康有为等维新派与孙中山等革命派关于救国救民道路的根本区别
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2.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没有真正解决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缺乏发动广泛社会革命的群众基础。因此,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事实证明,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37.材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摘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
结合材料请回答:
(1)诚信的内涵及公民道德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原因是什么?
(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什么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3)如何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答案要点】(1)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2.)第一,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意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第二,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
第三,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3)第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人们认清诚信是生存法则。第二,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引导人们诚信做事,诚实为人。切实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8.根据“中东革命之春”的有关材料,请回答:
(1)中东革命的原因。
(2)结合中东革命中欧美大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应该怎样认识欧美主张的民主、自由与人权。
【答案要点】(1)中东革命是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第一,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生活的需要,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东各国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使失业率高企、生活水平下降,成为矛盾激化的转折点;在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人们再也不能承受以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为标志的严重社会不公,这是根本原因。
第二,在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的国境中,年轻人是首当其冲的弱势群体,又极容易通过网络接受欧美输入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和反政府思想,成为政府反对派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第三,中东一些国家长期以来政府腐败,领导人专制,甚至大搞家族统治,以假改革欺骗人民,拒绝改革,社会僵化停滞,人民看不到希望,是人民反抗,举行革命的重要原因。
第四,欧美大国一方面输入民主、自由和种种反政府思想,一方面又在一些国家直接使用武力进行空中打击,直接帮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人民推翻了本国的专制领导人。是关键性的外部原困,客观上有利于中东各国人民反专制反腐败的正义斗争。
(2)第一,民主不能依靠输入,应该由中东各国人民决定本国的命运和道路。
第二,欧美向中东各国输入民主,在革命时期受到一些中东人民的拥护与欢迎,但是以武力打击造成的战争和动乱,同样给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甚至埋下了某些国家和地区今后长期动乱和分裂的祸根。
第三,在民主、自由、人权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欧美大国的霸权利益,欧美之所以对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反复采取双重标准,不仅表现了虚伪,而且暴露了其维护中东霸权尤其是维护中东石油霸权的本质。
34.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媒介工具,向中东北非国家宣传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成为引起中东北非国家动乱的一个主因之一。
结合中东北非动乱的材料,请回答: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为什么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不具有“普世价值”。
(2)中东北非国家接受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后出现的国内动乱问题的教训
【答案要点】(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也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那种适用于所有主体、所有时间、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专一的、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是不存在的。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些价值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又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西方国家把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发展模式用所谓的“普世价值”包装起来,推销给世界,把他们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剥夺其他国家创建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权利,企图把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牢牢地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权”中。另外,西方国家对中国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具有“普世价值”,是他们遏制中国的一个手段和道具,其目的在于否定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历史选择,妄图使中国改弦易辙,改旗易制,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第-,不同利益集团在民主名义下争权夺利,牺牲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计。第二,稳定压倒一切,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宽松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各国应该学习、分享中国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成功经验。第三,民主的实现同样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必须与法制并行,失去法律约束的民主必然导致社会动乱,阻滞国家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背离民主的真谛,破坏民主的信誉。第四,民主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一些国家由于内外原因急于推行民主,照抄多党政治,导致党政恶斗加剧,政府更迭不断,社会不稳,经济受阻,人民生活受困,凸现政治转型失误。
35.《人民日报》10月11日在头版头条处刊登了题为《文化高地正崛起——重庆推进文化建设纪实》的3000字长文,文章对重庆推动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文章指出,“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说“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2)如何看待重庆的“唱传经典”活动?
【答案要点】(1)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国家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一系列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通过“唱传经典”活动,重温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通过“唱传经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熏陶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唱传经典”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2)重庆的“唱传经典”活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36.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资料,请回答:
(1)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答案要点】(1)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有:第一,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第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第五,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
(2)毛泽东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因此党的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一项工作是相当艰巨的。所以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工程。
37.结合当前就业与择业形势,请回答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答案要点】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当前,就业困难的原因: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国家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和创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①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
②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8.(1)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10周年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及中国自身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说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哲学依据及其实践要求。
【答案要点】(1)①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是辩证法的实质所在。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既对立有统一,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其中。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③贯彻矛盾基本属性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实现各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个统一世界中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的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合力应对挑战,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努力寻求包容性、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4.结合日本福岛核危机的材料,请回答:
(1)世界各国必须加强联系,共同应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的哲学依据。
(2)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面性?如何解决全球问题?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的核能开发利用政策?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世界中的一员,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趋势。因此,中国主张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来共同应对核能应用危机。另外,在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是全球核电建设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而核辐射是没有国界的,必须要采取共同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和日本又是地震等灾害的多发国家,由此,给核电开发和应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因此,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要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能源资源短缺这一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第一,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第二,“全球问题”既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又提出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定向问题。科学技术能否造福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合理控制。从某种程度上看,“全球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事业,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3)福岛核事故后,目前在国内行业内的共识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这种共识是由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使用率达到15%。从目前来看,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都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并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且新能源发电还面临电网不稳定,电价较高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核电则更清洁高效,且发电价格要低于火电价格。因此,除一方面加强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外,更要根据核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地质条件,审慎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从而中国核能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5.结合中国共产党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材料说明:
(1)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2)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答案要点】(1)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
①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会被人民群众抛弃。
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因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
(2)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关键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根本立足点是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②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但是重点是让低收入群体受益甚至可以多受益。
③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6.结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材料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及和平赎买方针的意义。
【答案要点】(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有利干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7.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的表现,说明:当代青年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案要点】(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3)当代大学生在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以下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4)当代青年做忠诚的爱国者应自觉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8.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请回答:
(1)中俄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内涵及其实质
(2)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关系的原因
(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和实施的国际意义
【答案要点】(1)①中俄关系的内涵:中俄关系的基础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平等互信,承认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尊重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②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实质:中国与俄国罗斯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只是协作关系,不是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利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也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得益于两国牢固的共同利益基础:
首先,在战略目标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两国的优先战略目标是振兴本国经济,因而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及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环境;
其次,在安全上,中俄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面临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面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戚的外部压力,此外,中俄还共同面临中亚三股势力的威胁。
其三,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中俄两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美国的巨大压力;“中国威胁论”在俄国仍有市场:中俄经济关系相对滞后,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将是今后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之一。
(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倡导的新安全观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确立新型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条约不仅成为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和实施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之间和谐共处、平等信任、互利共赢和建设性关系的成功典范。中俄以条约为基础开展的战略协作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因素,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所体现的忧患意识的讲话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宇宙沧桑,天地万物,无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之中,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它们的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也常常发生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成就与问题的关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从而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勤勉地工作,更加严格地自律,更加自觉地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35.结合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材料,说明:
(1)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2)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1)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3)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做到“两个坚持”,实现“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6.运用相关材料说明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和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要点】(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促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新文化运动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去倡导改造国民性,没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运动的发展。
(2)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之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37.材料: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救人女业主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2011年9月12日,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约好,回家过中秋团圆。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运用以上材料说明:
(1)道德模范的社会作用
(2).吴菊萍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案要点】(1)社会弘扬道德模范事迹的作用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要自觉向吴菊萍这样的道德模范学习,这样的道德模范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印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第一,吴菊萍事迹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第二,吴菊萍的事迹彰显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8.结合当前世界反恐形势的相关材料,说明:
(1)当前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政策是什么?
【答案要点】(1)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尖锐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主义的抬头有密切的关系。而单纯的武力反恐、反恐中的双重标准及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更引起强烈反弹。
(2)对恐怖主义,中国主张,要坚决反对,严厉打击,加强合作,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反恐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要着手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问题,重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应以国际法为准绳,以确凿证据为基础,不伤及无辜平民。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借反恐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的别的政治意图。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