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备考2012年考研的同学进入了最后冲刺的“关节点”,也进入了生理上的“高原期”。相当多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一段时间。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会提高,因此,考生对“高原现象”不要紧张和忧虑。
在冲刺期考生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政治复习?如下建议:
抓大放小,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刺
(一)2012年的考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学科,占比都不小。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统阐述了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它以近现代中国“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为主题,以中国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等“三个选择”为主线,阐述了两个阶段的历史。其中,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它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在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在教材的编撰体系上,它包含教材第一到第七章的内容。其中,前三章叙述1840年至1919年共80年的历史,主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第四至第七章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的历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胜利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从教材编撰体系上看,它包含教材的第八到第十章。其中,第八章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第九章到第十章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60年的历史。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在历史问题中,应着重于认清历史的基本原因、理论、基本经验和教训,而这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观题的命题指向。
第一,从基本原因看,近代中国从1840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历次反侵略斗争为什么会遭到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为什么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等等。
第二,从基本理论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纲领、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纲领、路线,等等;
第三,从基本经验和教训看,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以及实现的历史经验和来自“左”和“右”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损失的教训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基本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做到融会贯通。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为现实社会的建设提供经验教训。因此,在把握历史的重大事件时,不仅要认清事件的本质,更要从发展的角度,对前后性质不同的事件进行横向对比,认清其历史进步所在。比如,鸦片战争中清朝内部的投降派和主战派之间的不同主张;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保皇派的革命论战;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党在不同时期关于革命道路主张的对比;党在不同时期关于土地路线的对比、三个建国方案的对比等,都体现了历史的递进性和发展的不可逆转性。这也是重点考查的问题所在。
总之,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由于是前两年新增学科,其着重要求考生开阔历史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问题,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主观题的命题指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应当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做忠诚的爱国者。这是命制主观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合当前的物价膨胀危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里面涉及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社会责任感问题,而不是仅仅限于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艰难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注意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安全等。当代大学生不仅学好自己的文化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这是本学科主观题命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应对考纲的要求,考生对本学科的复习应着重将基础知识与重点原理相结合。在熟练认知重点原理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本学科的新增考点,如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新变化的实质;第三,结合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
(四)本学科所占分数几乎是学科比例中所占分值最高的学科。本学科的命题指向有三个层面,第一是着重于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其命题重点应放在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而放弃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纲领的交叉点上。第二是考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上,着重点应放在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发展上,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重点问题是为什么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第三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言,着重于考查中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构建公正合理的分配秩序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将本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内容与今年理论主题和主旋律、近年社会时事、重大国际形势和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命题,要求回答以上的内容,并说明其紧密联系。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