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注意。为了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复习,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特别总结了这些科目的重难点,以供广大2012年的考生们参考复习。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专题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己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三)理想信念的实现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
(2)立志做大事
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3)立志须躬行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按照常理应当是或者理应是)和“实然”(就是实际怎样)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
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伟大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了可靠的保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西方发达国家输出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③爱好和平。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重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④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⑤自强不息。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第一,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二,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三,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人生须认真
第二,人生当务实
第三,人生应乐观
第四,人生要进取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2)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①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②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③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评价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
(1)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②诚信原则;③宽容原则;④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
一般来说,竞争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有助于同学们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产生自卑感与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则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②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
③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讲竞争,往往导致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化,只讲同一,就会缺乏活力。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道德修养专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1)道德的功能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道德的历史发展
迄今为止,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
①要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②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③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2)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2.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大力倡导诚信美德
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③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3.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与道修养
①个人品德的特点
其一,实践性。 其二,综合性。 其三,稳定性。
②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
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
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
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
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
(2)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2)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
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①继承性。 ②基础性。 ③广泛性。 ④简明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3)《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一)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2.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4)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
①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A.协商B.调解C.仲裁D.诉讼
②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A.申诉B.控告C.仲裁D.诉讼
(二)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2012 届钻石卡学员VIP 课程讲义
76 针对性教学:一切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宗旨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
(1)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第一,尊重人格平等。第二,自觉承担责任。第三,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与家庭
婚姻与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
3.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结婚的条件
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
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4)离婚的原则和方式
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离婚,二是诉讼离婚。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